慢性荨麻疹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 : 27次 | 上传用户:w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是皮肤科临床多发病和常见病,以皮肤、粘膜的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导致局限性水肿反应为主要特征。病因常不清楚,与食物、药物、物理、感染、蚊虫、精神及工作压力等多种因素有关,主要表现为风团和/或血管性水肿,临床类型多样,各有特点,以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hronic spontaneousurticaria,CSU)最常见。本病治疗以对症为主,病情易反复迁移,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倍受关注。了解CU流行病学特征是指导临床合理治疗和预防的基础。国外有较多关于荨麻疹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报道,但国内较少,特别是缺乏完整资料的研究报道。对CU病因学研究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但研究进展缓慢,对临床指导价值有限。因此,我们于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9月30日对我院诊断为CU的患者进行流行病学研究及生活质量评估,并针对饮食生活中可能含有的药物等致敏成分,通过体内外试验进行验证。总结分析临床资料和实验结果,以探讨慢性荨麻疹临床流行病学特点、生活质量影响情况及病因学的分析,期望指导临床合理管理。方法研究对象: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9月30日,在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性病科就诊,临床明确诊断CU。研究方法:参考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orld Allergy Organization,WAO)指南设计CU临床流行病调查表。535例患者由专人询问情况并填写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初发年龄、病程、诱因、临床类型、瘙痒程度、发作频率、血管性水肿、家族史、自体血清皮肤试验(autologous serum skim test,ASST)、既往病史及治疗史等。421例患者独立完成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 DLQI)问卷调查表,医生和患者对疾病程度各分级评价。16例不明原因CU患者及6例健康志愿者行斑贴试验、淋巴细胞活化试验(lymphocyte activation test,LAT)及细胞毒性试验(cytotoxicity-based assays)。汇总资料建立数据库,使用EpiData数据库,双次录入。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主要包括非参数统计、描述性分析、χ2检验、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内部一致性克伦巴赫系数α(Cronbach’α)、因子及效度分析等。主要结果1.流行病学特征有效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共535例,女性331例,男性204例,比例为1.62:1。患者年龄1~82岁,平均年龄34.4±14.0岁,初发年龄1~81岁,平均30.6±14.8岁,以20~40岁最常见。患者的学历、收入、职位等无显著相关性。患者直系亲属中过敏性疾病为:荨麻疹52例,哮喘、接触性皮炎和过敏性鼻炎各6例。诱发因素为:无明显诱因263例(49.2%),物理因素94例(17.6%),其他54例(10.0%),精神因素39例(7.3%),食物29例(5.4%),蚊虫叮咬24例(4.5%),药物23例(4.3%),工作压力9例(1.7%)。临床分型发现,以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CSU)最常见,有294例(55.0%),其次是皮肤划痕症120例(22.4%),日光性、接触性和水源性荨麻疹各1例,无延迟压力性、运动诱发性和震动性荨麻疹。其他类型荨麻疹并发皮肤划痕症69例,包括CSU55例、热性5例、寒冷性3例、胆碱能性和日光性荨麻疹各1例。伴血管性水肿:女性70例(21.1%),男性35例(17.2%);CU105例(19.6%),CSU76例(25.9%),皮肤划痕症13例(10.9%),其他类型并发皮肤划痕症10例(14.5%),寒冷性4例(21.1%),热性1例(6.3%),胆碱能性1例(7.1%)。对比有或无血管性水肿的CU临床特点发现:风团持续时间有血管性水肿时明显延长(P<0.05),余无明显差别(P>0.05)。254例接受ASST检查,阳性126例(49.6%)。其中女性95例(55.9%),男性31例(36.9%)。各类型荨麻疹ASST阳性:CSU89例(63.6%),寒冷性2例(28.6%),皮肤划痕症15例(23.1%),热性4例(80.0%),胆碱能性2例(100.0%),水源性1例(100.0%),其他13例(40.6%)。比较ASST阳性与阴性临床特征发现:男性ASST阳性率显著低于女性,ASST阳性伴发血管性水肿几率增高并风团持续时间增加(P<0.05)。ASST阴性平均病程为(45.8±62.1)个月,阳性平均病程为(61.2±99.6)个月(P<0.05)。ASST阳性初发年龄是1~64岁,平均(28.4±15.0)岁;ASST阴性初发年龄是2~75岁,平均(31.5±14.4)岁。ASST与初发年龄无明显差异(Z=-1.54,P>0.05)。2.生活质量评估有效DLQI问卷421例,男性158例,女性263例,年龄16~68岁,平均年龄(35.52±11.57)岁。女性平均病程长于男性[女(56.55±91.28)月,男(38.42±56.84)月,t=2.510,P<0.05]。DLQI评分1~30分,平均(9.30士6.05)分。女性在日常活动中影响高于男性[男(1.39士1.38),女(1.84士1.54),t=3.018,P<0.01]。有血管性水肿比单纯风团对DLQI影响显著(P<0.05)。患者中症状感受影响最大(46.3%),其次是工作学习(37.3%),影响最小为人际关系(17.7%)。除职业、风团持续时间、睡眠情况外,性别、年龄、婚姻、精神状态等多种因素与DLQI得分相关。医生和患者评价疾病活动程度与DLQI得分均呈正相关,反映调查结果具有较强可信性。信度分析显示F=282.86(P<0.01),Hotelling’s T-Squared检验,F=230.84(P<0.01),Cronbach’sα=0.8773,无剔除项目。各维度之间相关系数介质在0.392~0.698(P<0.01)。说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容信度及效度。3.病因学研究不明原因CU患者16例,男性7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35.81士13.50岁,平均病程67.19士86.35月。健康对照6例,平均年龄33.00士9.84岁。仅有对硫酸镍(病例5)和磺胺(病例9)各1名斑贴试验反应阳性,其余为阴性。CU共16名,CD3(Percp-cy5,5染色)上CD69(PE染色)表达0.3%~19.0%,CD107a(FITC染色)表达0.6%~8.8%,两者共表达0.1%~4.5%。阳性对照(PMA+Iono)CD69表达21.8%~37.75%,CD107a表达7.8%~16.7%,两者共表达2.5%~19.4%。健康对照CD69表达1.1%~2.1%,CD107a表达0.6%~3.6%,两者共表达0.3%~1.9%。除硫酸镍(病例5)、磺胺(病例9)、扑热息痛(病例13)各1例,刺激PBMC后在CD3上表面分子CD69、细胞毒效应分子CD107a、两者共同表达比例均升高,且CD69平均表达水平高于CD107a,其余及6名健康对照未见比例升高。主要结论1.CU可见于任何年龄人群,20~40岁最常见,好发于女性,平均年龄(34.4±14.0)岁,平均初发年龄(30.6±14.8)岁。患者的学历、收入、职位等方面无显著相关性。无明显诱因接近1/2,少数与物理和精神因素、食物和药物、蚊虫叮咬、工作压力等相关,直系亲属中过敏病史以荨麻疹最常见。2.非急性荨麻疹中以CSU最常见,物理性荨麻疹中以皮肤划痕症最为常见,皮肤划痕症可单独或合并各种类型荨麻疹存在。3.CU伴血管性水肿约1/5,好发于女性,CUS伴血管性水肿率25.9%。有血管性水肿时,风团持续时间延长。ASST阳性率:CU49.6%,CSU63.6%。ASST阳性见于多种类型荨麻疹,反映除CSU外,多种类型荨麻疹发病与自身免疫相关。男性ASST阳性率低于女性,ASST阳性比阴性伴发血管性水肿几率增高,风团持续时间及病程均延长。4.DLQI评分平均(9.30士6.05)分,提示CU对生活质量影响中等。在日常活动中,女性影响高于男性。有血管性水肿比单纯风团影响显著。CU中症状感受影响最大(46.3%),影响最小为人际关系(17.7%)。除职业、风团持续时间、睡眠情况外,性别、年龄、婚姻、精神状态等多种因素与DLQI得分相关。5.LAT中细胞表面分子(CD69)和细胞毒性实验中细胞毒效应分子(CD107a)表达升高情况可以行CU病因学初步分析。CD69、CD107a及共同表达升高,说明患者与该药物可能有一定关联。CD69表达比例高于CD107a,提示可能LAT比细胞毒性试验敏感性高。未发现原因不明的CU与潜在药物等致敏成分的必然相关性。对于病因不明的CU,尤其在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时,斑贴试验、LAT、淋巴细胞毒性试验可作为一种病因学的筛查手段和辅助工具。药物斑贴和体外试验结果提供病因学的参考和借鉴。
其他文献
目的对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处方进行分类点评,了解治疗消化性溃疡基本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价用药合理性。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的处方信息,从江西九江学院附属医
本文从认知出发,将四种与处所范畴相关的句法结构统一到构式的大框架下,从构式的角度对这四种句法结构进行了重新分析。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本章论述了本文的选题意义,回
目的探讨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EPVS)(包括基底节区及半卵圆中心区)与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病变(Leukoaraiosis, LA)间的关系。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
企业知识的创造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既包括内部知识的自我超越,又包括外部知识的吸收与转化。野中郁次郎的SECI模型虽然对知识在企业内的动态演化有很好地解释力,但忽略了外部
[背景]探讨危重患者腹腔内高压(IAH)的临床意义.[病例报告]选择2010年—2012年间入住延边大学附属医院ICU行腹腔内压(IAP)测定的患者116例,通过测定膀胱内压观察腹腔内压的高
语言是文化系统中的重要因素,它既反映文化又受文化的影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词语内涵、思维方式与语言运用都可能导致语义偏离情况的出现。我们应通过全面理解跨文化交际的
水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水质的好坏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水质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等综合性的护理措施对冠心病的血脂水平及改善焦虑抑郁等方面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
我国拥有丰富的麻黄植物资源,麻黄植物的应用价值主要由其所含有的次生代谢产物决定,例如草麻黄(Ephedra sinica)的干燥草质茎用于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1]。植物次生代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