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荧光PCR法检测饲料中反刍动物源性成分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vssam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含有反刍动物源性成分的饲料是疯牛病、羊痒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对反刍动物源性成分的检测方法已有很多研究,但使用SYBR GreenⅠ荧光染料检测模式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旨在建立一种使用SYBR GreenⅠ荧光染料检测模式和通用引物,且能快速、简便、特异且成本低廉的检测出饲料中反刍动物源性成分的方法,保证进口动物源性饲料的安全,防止疯牛病进入我国。本文通过对牛、山羊、绵羊和鹿四种动物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 DNA序列的比较,确定了四种反刍动物的共有保守序列,根据此序列设计一段通用特异性扩增引物。在优化的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下,采用SYBR GreenⅠ荧光染料检测模式,使用通用引物和SYBR Premix Ex TaqTM商品试剂盒对四种动物的模板DNA进行实时荧光PCR扩增反应,对饲料中的反刍动物源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并考察了通过解链温度Tm值的差异对检出的反刍动物种类进行区分的可能性。同时还对此方法的特异性、重复性、最低检出限及是否存在引物竞争进行了实验。实时荧光PCR扩增反应结束后可见,四种反刍动物均有扩增,Tm值均有差异。在特异性实验中,除四种反刍动物产生扩增外,其他常见的可能用于动物源性饲料的动物如鱼、鸡、猪、狗、兔、马均没有产生扩增。在重复性实验中,四种反刍动物的解链曲线Tm值重复性很好,牛、山羊、绵羊和鹿的Tm值分别落在区间82.40±0.026℃、79.95±0.056℃、81.13±0.063℃和79.50±0.063℃之间,相邻两者之间没有交叉。检出限实验得出此方法的最低检出限可达0.001%。引物竞争实验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反刍动物的含量相当时,所有动物均可以检测出,但由于鹿和山羊的Tm值相近,两者之间的解链曲线有重叠现象,难以判断,混合样品中含量占优势的成分在扩增中占优势。本文设计了一段通用特异性扩增引物,可同时对四种反刍动物成分进行特异性扩增。建立了一种采用SYBR GreenⅠ荧光染料检测模式,分析解链曲线,根据Tm值判断扩增产物的种类,用于检测饲料中反刍动物源性成分的方法。此方法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快速简便。此方法可以应用于检测进口动物源性饲料中是否含有反刍动物源性成分,也可以推广至对反刍动物产品的检测,必将有效防止疯牛病进入我国,保证国家安全和人民健康,保护食品和饲料工业的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在高中阶段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促进信息技术教学,使学生快速掌握课堂基础知识,通过信息技术更多地涉猎有关文化知识,丰富和创新学习,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空中课堂”是促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方法,运用好“空中课堂”使其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够为高中生步入大学殿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空中课堂”;高中
《Flash程序设计》是浙江省高职高专优势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对综合培养学生的逻辑设计与艺术感知有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文章结合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是开展手性特特拉姆酸酯的不对称合成研究,建立合成5—烷基特特拉姆酸酯衍生物的新方法;另一工作是合成美国白蛾性信息素片段。 5.烷基特特拉姆酸Ⅰ和5—烷
化学计量学是一门旨在从大量的化学测量数据中最大限度地提取有用化学信息的化学分支学科。化学计量学中的二阶校正方法可以以“数学分离”代替物理或化学分离,实现在干扰物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如何在教学过程当中恰当地使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文章结合实际案例阐述了在学科教学中应注意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机互补,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适当选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使技术真正为提高学科教学的效率服务。  关键词:媒体;交互电子白板;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8-00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科学技术水平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知识储备量的丰富程度,对于知识的渴望也更加强烈。而公共图书馆则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
摘 要:历史文化通识课程的网络教学,成为理工类院校通识课程改革的创新途径。建设精品网络课程,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多媒体化、教学方法网络化、师生交流多样化、课程考核合理化。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线上交流与线下研讨相结合,实现了师生共建共享网络资源库、互动交流多样化和师生互评机制的三位一体,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加强师生和谐互动,达到教学相长,更好地实现历史文化教书育人的价值功能。  关键词:
摘 要:随着高校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推进,高校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已成为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部分。文章通过对近10年多间在教育核心期刊上发表相关主题的96篇文献进行了整理分析,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能力现状、培训实施、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和述评,提出了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研究值得关注的方向,包括基于TPACK框架理论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能力、线上线下混合的
项目学习是在真实世界中借助多种资源开展探究活动,解决相关问题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文章以浙江传媒学院与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开展的基于网络视频技术的项目学习为例,探讨以课程
美术教育凭借其自身特有的情感和德育功能能够有效的培养高校大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艺术素养与道德节操等.在高校美术教育进程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积极的对现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