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容积率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研究——以上海市保障性住房三林示范基地为例

来源 :苏州科技学院 苏州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bourb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住房保障问题关乎社会重要民生民意,尤其对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问题,所实施的解困策略更是备受关注。以规划设计视角作为切入点探讨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综合性问题,有助于最大限度地避免相关问题的积聚。规划设计研究的内容包括统筹考虑土地要素、房地市场规律、居民生活特性、生活可持续性、人居环境以及住宅建筑设计等方面。而高容积率发展,是基于我国特大城市建设用地日趋稀缺、住房建设容积率不断攀升的趋势,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需求下的选择。上海市住房发展,尤其是保障性住房建设呈现出“城市边缘地带”及“远郊地带”的特点,主要因为是地价、土地供应量、基础设施建设要素的三方面的支撑作用,其高容积率建设形式具有发展必然性。   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和提高保障人口数量,是高容积率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而同时也产生了如公共空间极度公开化与社区归属感的冲突、套型面积小与居住舒适度的矛盾等人居环境营造难点,以及产生居住空间分异、社会底层住宅“标签化”意识凸显等社会性问题。基于此,论文研究以“社会公平”理论为核心主线、“民生关注”为核心思想,结合住房保障社区现场调研的方式,提炼出中低收入群体较为关注的居住要素,探索高容积率保障性住房居住品质保证的实现途径。在策略研究问题上,结合上海保障性住房三林基地建设,探寻与高容积率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相关的应对之策:一是社会政策层面的全面关注,如民生改善的具体落实、选点布局决策和混居社区的和谐等;二是规划方法策略的有序引导,如合理确定社区建设容积率、理性配比机动车停车需求、科学适配公共服务设施等;三是住宅设计技术的有效完善,包括“大社区、小组团”的街坊设计、“精细集约”的住宅户型平面设计、“海派挺拔”及“高贵不贵”的住宅立面形态和色彩设计、“名提品升”的住宅景观控制等。三方面统筹作用可有效确保居住品质的提升,实现社会健康和谐、稳定发展。  
其他文献
为了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调控作用,必须抓好规划编制和实施监督两个关键环节,并应以规划的实效性作为最核心的衡量标准。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城市规划领域较少对规划在城市发展和建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近现代建筑因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功能需求而面临着严峻的生存问题,诸如使用效率低下、荒废、被拆除、被违法占用等。优秀的近现代建筑
临夏市,作为临夏州中心城市,属于典型的“大区域弱中心”,由于行政区划的刚性束缚,呈现出承担地区中心城市的使命与发展腹地不足,临夏市、县一体化基础优势与现实各自为政的
遗址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历史文化发展的记忆,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随着人们对遗址价值认识的不断加深,遗址保护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在众多的遗址保护方式之中,遗址公园这
剧场建筑是文化与建筑结合的产物,其建筑性质和使用功能复杂,据调查,我国已建成的剧场中,有相当多的剧场存在质量缺陷,不能满足演出团体和观众的使用要求。造成这一现象有多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乡村旅游也逐渐由观光旅游向体验旅游转变,农家乐旅游作为乡村旅游的主要方式之一,它的开发规划引起了国内各界学者的关注。苏州是全国著名旅游城市,
在中国现代民主化进程中,中国社会的公民意识正不断地增强,而权力意识依然是行政部门最痴迷的终极手段,权力与公众意识下的建筑空间博弈仍在不断上演。  本论文以权力和公众意
传统村落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记录和见证着古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真实反应,各个历史阶段活动轨迹都在现存的传统村落
苏州西山传统村落历史悠久、遗存丰富,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传统村落群之一,其空间形态具有深厚的社会、历史、文化内涵和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改革开放后,随着苏州西山经济的
聚落为居民提供了生产和生活空间,是人类聚居的栖息地。聚落的产生及其形式与人类利用自然有关,它也是人类对自然改造的一种结果,是人类从古至今繁衍和发展中才智和文化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