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取的研究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ye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地讨论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问题。在我国,随着金融脱媒、货币内生性增强以及外汇储备剧增等现象的出现,关于如何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探讨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而在次贷危机发生以后,各国不约而同地增加了对货币政策的依赖程度,我国亦在2008年底至2009年间通过中央银行向市场投注了大量的流动性以支持经济恢复增长。这样一来,如何从政策执行层面提高其有效性,便显得尤为重要。   货币政策的制定实施要依靠货币政策工具,而从工具变量改变到货币政策发生作用,中间还有一个传导的过程。不同学派的经济学家关于这个传导过程有不同的解释,凯恩斯认为利率起关键作用,而货币主义则认为是货币供应量承担了传导货币政策的任务。显然,争论的焦点就集中在货币政策工具和最终目标之间该采用怎样的中间变量和监测指标。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指的就是那些介于货币政策工具和最终目标之间的变量。通过选取一个合适的中介目标,货币当局能够随时监控和发现货币政策的执行情况,从而提高货币政策的时效性和有效性。一般认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作用包括量化货币政策的效果、充当操作目标和最终目标的中介以及增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等。   学界一般用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以及抗干扰性等几个指标来作为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取标准。为了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取有一个定性的认识,我们将从中介目标与经济相关性的角度出发,选取2001年第一季度至2009年第三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货币供应量(M2)、市场利率水平以及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等数据,并利用VAR建模、脉冲响应分析以及方差分解等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来进行实证分析。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在常见的几个中介目标如货币供应量、利率和汇率之中,利率与GDP增长率的关系最为密切,换言之,利率的增长最能解释GDP的增长。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适宜性下降的原因,以及利率作为中介目标所具有的优势。最后,又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由现在的货币供应量逐步向利率过渡这一进程,提供了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在中国对石油的需求逐年攀升的背景下,本文试图探索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文章主要采用了格兰杰因果检验、建立自变量回归模型(VAR)和脉冲响应函数等时间序列分
输配电行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同时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网建设及输配电设备生产均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与行业技术的迅猛发展不无关系,技术贸易在
[摘 要] 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教学中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就业理念,使其能够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实践中,这就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观。思政课是高职院校重要教学课程类型之一,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应用三课一体的教学体系帮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学习理解,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在此基础上,主要对构建高职思政课三课一体教学体系的必要性和方法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 键 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的分权制度主要体现为政治上高度集权,经济上实行分权,是我国转型期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具有特色的制度背景下,许多学者对财政分权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尤其是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探寻了我国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的影响因素的同时,我们还要考虑到居民收入不平等的问题。在经济整体上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我国各地区的收入不平等情况的差异问题更值得我们更加关注。居民收入分配上持续保持较大
小额信贷自上个世纪60,70年代以来,在发展中国家取得巨大的成就,为发展中国家扶贫实践探索找到了行之有效的办法。我国是一个农业占很大比重的发展中国家,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