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邻避概念,不要在我家后院(NIMBY),最早源于西方,用来描述那些对整体社会有益同时对周围居民造成负面影响的设施。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邻避问题成为大众议题,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中国新一代的重要关心主题。邻避运动为我国方兴未艾的环保运动取得了一系列成功。然而邻避冲突逐渐呈现频发,多发趋势,被视为社会冲突的缩影,扰乱了正常社会秩序。邻避设施本身的成本效用不对等是冲突的直接和根本影响因素,垃圾焚烧厂属于高度邻避效果公共设施,在建设过程中常遭到所在地居民的反对。本文通过杭州九峰垃圾焚烧厂邻避事件的回顾和分析,从风险学、利益冲突、行政管理和心理学角度总结邻避冲突原因,从中吸取良性互动经验和搁浅项目的教训。风险感知、差异化利益诉求、制度缺失和居民的不信任、不公平等心理引发邻避项目中利益主体的冲突,本文提出可以从城市社会管理和心理疏导以及高科技的邻避设施技术来解决邻避问题。本文的理论价值及创新之处:采用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将邻避设施直接影响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针对性心理分析,运用社会心理学理论和公共政策理论对邻避现象进行解剖。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于风险管理角度、冲突学角度、利益博弈角度和政策角度。这次研究对象由政府转向居民,由居民的心理入手,提出环境规划及管理上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