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作为一种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进而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的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加快城镇化建设已经成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引导城镇化持续稳定发展,关键在于提高城镇化的质量,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有序推进农村人口市民化和城镇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内蒙古新型城镇化发展对提高城镇居民生活品质,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和城市间分工协作,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内蒙古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越了50%,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然而当前自治区城镇化发展依旧是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即强调土地的城镇化、经济水平和城市的发展。因此,提高内蒙古城镇化质量,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积极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是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也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论文以内蒙古为主要研究对象,采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城镇化水平相关指标数据,对内蒙古城镇化发展现状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传统城镇化体系结构的缺陷;在影响因素分析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建立新型城镇化质量测评指标体系,进行动态对比分析。论文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和论文的创新点。第二部分,对城镇化及新型城镇化的概念界定,综述城镇化质量研究以及新型城镇化测评等国内外研究文献,为下文的分析奠定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对内蒙古城镇化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分析。第四部分,结合影响因素从经济发展质量、城市功能发展质量以及社会和谐发展质量三个方面构建新型城镇化质量测评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对内蒙古新型城镇化质量进行综合测评;第五部分,在质量测评的基础上,采集2010年至2013年全国各省及自治区城镇化相关指标数据,进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依次分析经济发展质量、城市功能发展质量以及社会和谐发展质量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通过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LISA分析揭示内蒙古新型城镇化在时空上的动态差异,把握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动态变化规律。第六部分结合分析结果,为加快推进内蒙古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提升内蒙古新型城镇化质量方面提出对策建议。通过分析得出:从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差异空间分布看出,内蒙古处于较低水平。最后,通过提出政策建议,以实现内蒙古由LL聚集区向HH聚集区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