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典型公共建筑用水规律及节水策略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工农业向城市外迁移以及市民社交活动多样化需求的发展,城市公共建筑数量、种类与面积迅速增长,公共建筑用水是城市用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建筑节约用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值得关注的问题。高等学校校园集合了学生宿舍、教学办公楼和集中式食堂等具有特色的公共建筑类型,同时高校校园还具有人员密集和用水人群单一等特点。开展高校典型公共建筑用水规律监测与用水特征分析研究工作,对于分析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节水策略和节水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部分高校用水情况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选取北京某示范性节水高校的宿舍楼、教学办公楼、食堂三类典型公共建筑,通过各建筑用水数据规律研究,分析节水关键环节,并结合高校节水工作管理经验与效果提出高校公共建筑的节水策略。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有:(1)我国部分高校用水现状数据汇总分析显示,近年来高校总用水量和人均水耗呈现下降的趋势;高校人均水耗平均值约为45 m3/(人·a)(北方)和87 m3/(人·a)(南方),相当比例的统计高校(60/146)人均水耗超过水利部《服务业用水定额:学校》用水定额限值的要求。(2)对北京某高校宿舍楼、教学办公楼、食堂三类建筑的全年逐月、全年逐日、全周逐日、全日逐时用水特征进行研究,宿舍楼有早、晚两个用水高峰,教学办公楼受教学安排影响较大,在上午、下午两个课间出现用水高峰,食堂用水分为上下午两个高峰时段,中午就餐时段后用水量较低。(3)设独立卫生间的宿舍楼用水量高于单元式卫生间的宿舍楼,平均高出38.9 L/(人·d),男生人均用水量比女生人均用水量高1.4L/(人·d),学生用水量比教职工用水量高15.8L/(人·d)。在教学办公楼中,侧重教学功能的楼宇因每日人流量大而导致用水量比侧重办公功能的楼宇高,平均高出0.3 L/(m2·d)。食堂用水较稳定,用水量变化较小。(4)不同建筑用水异常分析表明,学生宿舍楼、教学办公楼日高峰用水量与异常出流关系密切,当日用水量超过日平均用水量的120%情况下分别有55%和62%的概率出现了异常出流。当日用水量超过日平均用水量的140%时,异常出流的概率达到100%。建议将日用水与年平均用水的比值作为预警指标,及时采取措施解决漏损问题。(5)有效地安装和使用节水器具可在宿舍楼、教学办公楼、食堂中分别节水13.5 L/(人·d)、0.3 L/(m2·d)和15.8 L/(座位·d)。对学校集中式洗浴废水和宿舍灰水进行处理后回用可节约建筑用水量的37%~69%。(6)结合高校用水特征和节水工作管理经验,对高校典型公共建筑建筑提出节水策略。高校节水工作要先建立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然后在进行节水器具、用水计量、中水回用设施、雨水利用设施、管网维修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注重对高校师生的宣传教育,多角度落实高校节水。
其他文献
铁路站台雨棚为四面开敞、大跨度风荷载敏感结构,具有应用范围广泛、建设量巨大的特点。现代化车站雨棚建设多采用轻质高强钢结构体系,以及薄壁金属板围护结构系统,风荷载是其设计的控制性荷载,雨棚屋面围护系统以及主体刚架结构极易在强风作用下发生破坏。目前针对铁路车站的围护结构极值风荷载的相关研究和规范条文规定均很少,其风荷载确定方法主要依据经验,导致存在较大的结构安全风险。同样,对于主体刚架结构现行设计规范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是一种新型的结构形式,由于这种结构形式结合了钢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优势,近年来在桥梁工程领域广为应用。但相较于静载下的桥梁性能,组合梁的疲劳性能方面的研究尚不够深入,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重视。随着工业化的深入,不同结构形式的组合梁和不同的工作环境对组合梁的疲劳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的工作内容:(1)本研究设计制作了四片钢-混组合梁试件,对组合梁的疲劳性能进行了深
数值模拟是解决饱和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的重要手段,而有效的波动输入方法,是确保地震作用下饱和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数值模拟精度的一个关键环节。本文对饱和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分析中的地震波动输入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基于单相介质人工边界子结构法,针对饱和多孔介质以固相位移u和孔隙压力p为基本未知量的u-p形式控制方程,推导了等效输入地震荷载的表达式,并结合流固耦合孔压单元和黏弹性动力人工边界
隧道已经成为交通的重要方式之一,关于隧道的抗震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隧道埋置深度对于隧道的动力响应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关于地下隧道在不同埋深条件下的地震响应分析不够完善,多数研究仅考虑地震波垂直入射下的影响,与实际工程存在偏差;同时关于不同埋深条件下不同参数的影响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在地下工程抗震中的应用也较少。本文在此基础上,开展不同埋深条件下隧道地震反应分析及参数研究。文章借助波动理论和AB
伴随着乡村振兴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乡村建设正全面展开。传统村落旅游是当下热门的发展模式,随着乡村旅游的深入,乡村空间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许多地方盲目模仿城市建设模式,简单移植其建设经验,导致乡村社区千篇一律,游客满意度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源自于村寨地域特色文化的丢失和村民文化认同感的减弱。我国西双版纳地区的少数民族村寨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落后等原因,文化传承保护和旅游开发建设困难重重。而乡
随着低碳发展要求不断提高,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自引入我国后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发展规模逐渐扩大。然而,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距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系统分析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和国内外发展经验,对于政府制定相关法规政策、促进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可持续发展、推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论文分析了建筑可持续发展内涵、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建筑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有关的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城市道路交通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地下道路已经成为当代解决大城市中心城区交通问题的主要途径。但在地下工程建设的同时,为了防止邻近建构筑物及文物在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破坏,地下工程施工方法一直在不断创新和改进。南京建宁西路下穿仪凤门项目采用管幕结构法进行施工,为揭示管幕结构法施工过程对地层及邻近建筑物的影响规律,本文依托该工程利用数值模拟、理论推导及解析计算等方法对管
我国的城市化促进了城市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催生了不同的“城市病”问题。其中城市人口的增长是“城市病”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现有的城市空间难以匹配日益增长的人口对社会空间资源的需求,为了调和两者之间的矛盾,我国近些年加快了立体空间模式的开发。其中地下空间不仅可以缓解城市空间资源紧缺的现状,提供更多的社会空间资源,同时还可以优化地上空间结构布局,提升居民的城市环境品质。因此地下空间的开发成为未来城市发
周期结构因其带隙特性,会对带隙范围内弹性波起屏蔽作用,已成为一种新型隔振手段并受到了广大学者关注。其中,针对表面波的一维周期结构现在仍局限于垂直入射方面研究,而在工程实际中,斜入射属于一般情况,所以对斜入射一维周期结构的分析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工程实际方面都非常有意义。本文基于周期结构理论和有限元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 5.4a中的偏微分(PDE)模块,分别考虑一维周期隔振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