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适应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而发展起来的现代企业形式——上市公司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在其为政府上缴高额税款、为部分投资者及公司高层管理者带来丰厚物质回报和为社会解决劳动就业问题的同时,也因为某些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行为给不少中小股东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这不仅会使中小股东的生存状况恶化,使上市公司产生信用危机,甚至还会导致区域性或世界性经济危机.因此,有效治理会计造假已经引起了包括美国、中国等经济大国的政府、监管机构、企业界及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普遍的观点认为是会计造假或者是财务造假,而作者在对美国和中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后发现,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实质是管理造假.在此基础上,作者又对造假行为进行了比较全面地理性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方案.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介绍了探讨上市公司会计造假及其治理的必要性.第二部分介绍了美国与中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典型案例,并对造假的基本动机和基本手段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论述,进而分析了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危害.第三部分通过对部分典型案例的研究认为,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实质是管理造假,在进一步分析中国管理造假主体的同时指出,中国管理造假的根源是特殊的管理机制.第四部分比较理性地从经营者非法逐利、需求层次论以及中国特殊的证券市场发展背景分析了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必然性,并指出了有效治理造假的必要性.第五部分对有效治理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途径进行了尝试性探索.首先是从法制建设、完善代理责任制、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样化的现代证券体系以及建立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等方面对影响中国上市公司市场化机制的形成探讨了相应措施;其次是对美国和中国上市公司所共同面临的公司治理问题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