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应用组织学、免疫细胞化学及电子显微镜技术对一龄性早熟和未早熟大黄鱼的脑和脑垂体以及性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1.性早熟与未早熟大黄鱼性腺的发育有显著不同:未早熟鱼卵巢停留在Ⅰ~Ⅱ期,卵巢内主要由卵原细胞和早期卵母细胞所组成;性早熟大黄鱼卵巢已发育至Ⅲ~Ⅳ,卵巢内大多数卵母细胞处于大生长期中期或后期。未早熟大黄鱼精巢发育至Ⅱ~Ⅲ期,精巢内大多数细胞为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性早熟大黄鱼精巢已发育至Ⅳ~Ⅴ期,精巢内的细胞主要为精细胞和大量精子。对性早熟鱼精巢内间质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显示,该细胞已发育成熟,并处于分泌活动旺盛时期,而未早熟鱼的间质细胞正在发育。 2.GnRH免疫阳性细胞分布在嗅叶、嗅叶腹侧、端脑下部以及下丘脑外侧结节核和视前核,GnRH免疫阳性纤维分布于从嗅叶至小脑的不同区域,在下丘脑最为丰富。性早熟大黄鱼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对GnRH抗血清的免疫阳性反应明显,无论在细胞的数量和免疫强度都比未早熟鱼多和强,在性腺尚未发育的幼鱼脑中仅有弱的免疫阳性,这种差异在下丘脑外侧结节核及视前核处最为明显,在其它GnRH阳性部位则差异不显著。 3.脑垂体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揭示,大黄鱼的促性腺激素(GTH)分泌细胞主要分布在腺垂体的前外侧部和中外侧部,少数分布在中间部。性早熟和未早熟大黄鱼脑垂体GTH细胞的不同在于:早熟鱼GTH细胞分布范围和空泡化GTH细胞的数量明显地比未早熟鱼广和多。另外,GnRH受体的免疫阳性反应比未早熟鱼强,分布范围广。 上述结果表明,大黄鱼性早熟的机理与体内的生殖内分泌调控轴密切相关,脑垂体GTH细胞提早发育成熟并进入旺盛分泌活动可能是造成大黄鱼性早熟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结果可为科学防治和有效解决大黄鱼的性早熟问题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