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乌鲁木齐市是典型的绿洲城市,气候干旱,自然环境比较脆弱;加上城市建设初期缺乏生态环境规划,能源消耗结构不合理,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而乌鲁木齐市周边有大面积的可进行绿化建设的荒山,把荒山纳入城市生态系统,将会极大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维持城市生态平衡,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优化城市景观格局;另外还可以提升城市形象,改善投资环境,加速城市经济发展。基于此,政府及市民非常重视荒山绿化工作,采用多种方式和途径进行建设;2002年政府发布《乌鲁木齐市荒山绿化承包管理办法》,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到荒山生态环境的建设中,进一步推进荒山绿化的飞速发展;2008年,因发展迅速,水源不足以及其他建设问题出现,该项政策在主城区内停止运作,在达坂城等满足承包条件区域仍然在继续发挥作用。本文对乌鲁木齐市荒山绿化建设实施的现状进行多途径调查,旨在总结荒山建设成为公园绿地、国家风景区、以及城市休闲旅游节点的成功经验:、政府、市民齐心努力进行绿化建设,多种途径吸纳社会资金以及力量投入;剖析目前荒山承包后没有及时绿化,荒山承包绿化建设不合理,承包绿化后管护不到位等现象形成的原因:政策不完备,监督力度不够,基础调研不系统全面深入,规划设计不科学,绿化施工和养护管理水平低,绿化水源不足,观念陈旧,发展方向不明确等,借鉴国内外绿化建设的其他理论和策略,提出荒山绿化未来建设的发展对策:细化政策条款,落实监督管理,加强基础研究,科学规划设计,规范绿化施工和养护管理,扩展水源,更新观念和明确发展方向及提供技术措施。并且把前述理论应用到雅玛里克山、红光山荒山绿化的典型案例剖析中,在大绿谷景观提升规划和凤凰城规划实践中检验理论的可操作性和引导性。通过实地调查、理论分析和理论实践结合,以乌鲁木齐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为基础,总结荒山绿化的经验,为今后城市荒山绿化、生态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