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结非弹性电子隧穿谱的理论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time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随着电子器件小型化的发展,分子器件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随着实验技术的不断进步与理论的不断改进,人们对其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也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利用不同实验方法制备的分子器件,其电学性质有很大差异;不仅如此,利用同一方法制备的分子器件,其电学性质也往往不同.究其原因,分子与电极的接触构型是一个难以控制,难以确定的因素.此外,分子间相互作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理解、控制分子水平上的电子输运性质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实验工作者发展了各种技术来制备、研究分子器件,理论工作者也发展各种理论来解释、模拟相关实验.  非弹性电子隧穿谱以其高度的灵敏性,显示出在探测分子结构型方面的巨大优势.其谱峰对应有机分子的振动模式,在实验上,非弹性电子隧穿谱能反应分子结的成分,分子结接触构型等内部结构信息,但是仅仅依靠实验难以提供足够的信息来确定分子结构型,这就需要理论工作来指认和解释非弹性电子隧穿谱的谱峰.本文在杂化密度泛函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弹性散射格林函数方法,详细讨论了影响非弹性电子隧穿谱的两大因素:分子间相互作用与分子结构型.  一、OPE分子间相互作用对非弹性电子隧穿谱的影响我们系统研究了不同构型下OPE双分子结的非弹性电子隧穿谱.结果表明:面外振动模式对分子结构型非常敏感.当两分子完全重叠时,面外振动模式非常活跃,这为电子提供了更多的隧穿通道.当分子间距离较大时,面外振动模式消失.研究结果给出了OPE双分子结构型与非弹性电子隧穿谱谱线的直接关系,这有利于实验工作者更好的理解实验结果.  二、甲基异腈分子非弹性电子隧穿谱的理论研究选取两个平行的Pt(111)面模拟金属电极与有机分子的相互作用,Pt-Pt键长固定为0.277 nm,先对甲基异腈分子的几何结构进行优化,然后选取不同构型的Pt原子团簇来模拟分子与衬底以及扫描隧道显微镜探针的相互作用.  结果证实了分子非弹性电子隧穿谱的取向择优性,为实验上确定分子器件的分子取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甲基异腈分子的非弹性电子隧穿谱受电极构型、分子相对于衬底的倾角影响较大.不同电极接触构型下谱峰强度和位置都有较大差别,某些振动模式只出现在特定的接触构型中,这为实验上确定分子器件的几何构型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一章为分子器件简介,简单介绍分子器件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本文主要工作.第二章为理论基础,介绍了怎样计算电子结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中怎样选取基函数,分子的振动表示及振动分析以及亚甲基与苯分子的振动模式及图像表示.第三章为分子器件非弹性电子输运的理论方法,第四章研究了OPE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对非弹性电子隧穿谱的影响,第五章研究了甲基异腈分子的非弹性电子隧穿谱.第六章对本文进行总结,并对非弹性电子隧穿谱的未来发展做了展望.
其他文献
开发校本选修课程是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焦点,而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化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是高中生物校本选修课程的生活意义和生命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决定了教师能否上好一节课,学生能否真正掌握知识并加以运用。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提问过程中注意如下几点:课堂提问的目的性、提问的启发性
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解决人类危机。做为物理教师责无旁贷。为了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实效性,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期刊
1 1921年9月26日,位于北京西单旧刑部街的王家大宅内传来一阵阵新生儿的啼哭声。王治昌为他的第一个女儿起名光美。父亲王治昌是当时有名的革新派人士,母亲董洁如出身天津富
2010年上半年,中国黄金集团公司经营利润达到15.46亿元,同比增长近300%,完成全年预算目标的64%,是2009年全年的1.2倍。同时,销售收入276.7亿元,同比增长98%,预计全年将达到50
硫族半导体纳米材料如PbS,PbSe,ZnS,CdS等由于具有良好的光学,电学和磁学特性,因而在通讯,军事,显示器件,生物医学等应用领域中体现出重要的应用价值。就其发光性能而言,目前,硫族半导
本文作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的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供大家参考。
对目前国内外关于三维光折变光子晶格的研究近况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两种新的实验方案,首次在铌酸锂类自散焦光折变晶体中制作出三维的光折变光子晶格.用单振幅掩膜和傅里叶变
近年来,文科生源医学生的比例在逐年增加,怎样进行有效的医学教学值得高校教师思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BL)是20世纪中兴起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指导下
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培养是中职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目标和任务,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也是中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不断提倡“工匠精神”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