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已有研究表明:公司高管曾在政府部门任职、或兼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会使他们与政府官员的“沟通”更有效,能为公司带来税收优惠、融资便利等好处,从而影响公司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因此,高管的政府背景作为公司治理过程中获取社会资源、实现公司价值的重要要素,逐渐成为上市公司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资源。而公司成长性作为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源动力,是否会受到高管政府背景的影响?另一方面,在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转轨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地理因素以及制度不完善等因素影响,以上海、广东等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地区市场化程度较高、政府干预较少,因此这些地区的上市公司拥有更完善的发展成长环境;而中西部的上市公司则面临着市场化水平较低、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政企关系复杂的成长背景。据此,我们想要探求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以及制度背景下,上市公司高管的政府背景对于公司成长性的影响是否会存在区域差异?因此,本文从金融地理学的角度出发,具体分析我国上市公司高管的政府背景对公司成长性的影响,并对这种影响的区域差异的存在性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力求对进一步改善政府职能、协调我国区域发展、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提供一些有益参考。本文首先整理归纳了有关公司高管的政府背景与公司成长性关系的现有研究,并对高管的政府背景以及公司成长性的概念及相关理论进行阐述;在理论分析方面,归纳了上市公司高管的政府背景对于公司成长性的影响机理,分析高管的政府背景对公司成长性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的原因,从而为实证部分提供较为完备的理论支持;在实证检验方面,首先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高管的政府背景对于公司成长性的具体影响;其次采用樊纲、王小鲁和朱恒鹏编制的《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报告(2011)》中披露的市场化进程总得分、政府干预指数这两项指标分别聚类,将我国除西藏外31个省、市进行区域划分;采用我国A股非金融非石油石化上市公司2011年—2015年的数据,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高管的政府背景对于公司成长性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最后对全文的研究进行总结。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我国上市公司高管的政府背景对公司成长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当一个地区市场化发展程度越低,政府干预水平越大时,上市公司高管的这种政府背景对于公司成长性的影响作用更明显。(3)相较于高管政府背景对公司成长性影响不显著的地区而言,影响显著地区的公司整体成长性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