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互译过程中的记忆策略探索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人的记忆能力是有限的,而口译译员却常常需要具备“超乎常人”的记忆能力。所谓的“超乎常人”并不是说译员在生理上的脑存量优于常人,而是指译员在常年的训练和培养中练就了合理有效的记忆模式。如何训练这种合理有效的记忆模式,如何提高译员的记忆能力就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文章围绕如何在中日互译过程中有效提高记忆能力(以交替传译为主要探讨对象),开篇以记忆与口译的关系为切入点展开研究。文章第一部分首先从心理学中信息加工的观点出发介绍了何为记忆,以及记忆的分类。在分类部分则主要介绍了与口译活动息息相关的三种记忆类型,即: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这三种记忆类型贯穿于口译活动的整个过程,而在其中发挥着枢纽作用的便是短时记忆。所以,笔者将对口译记忆的探讨归结于和具体化到了口译记忆中的短时记忆的探讨,即如何提高口译中的短时记忆利用率。文章第二部分以探讨提高短时记忆力的方法为主要内容。在开篇引入了“释意理论”,并阐述了该理论的核心观点,即“脱离原语的语言外壳”,也就是“得意忘言”。在此基础上,笔者又结合短时记忆的“组块”说进行分析,并指出短时记忆的提高方法应该以抓住原语意义和优化信息组合方式这两个因素为方向。以此为依据,笔者提出了三个在口译过程中提高短时记忆力的方法:原语意义的形象化、意义的逻辑化和意义的书面化,并举例进行了说明。意义的形象化表示在记忆过程中译员将原语内容转化为形象化的符号进行记忆,这里的“符号”不仅指标记,也表示译者思维中形成的视觉信息。这种在思维中搭建情景模型的记忆方法可以有效减少语言量而充实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组块”。意义的逻辑化是指译员在记忆过程中要注重将原语的语言信息进行有逻辑的组合,使原有信息简化为一个逻辑化的框架或结构网,以此来充实“组块”,进而达到增大信息容量的目的。意义的书面化,顾名思义,就是将原语意义以笔记的形式呈现。借用Daniel Gile的“精力分配模型”可以得知,善于利用笔记可以减少短时记忆负荷,进而提高短时记忆的利用率。笔者也指出,笔记只是提高记忆的辅助手段,过于依赖笔记不仅不会对保证原语信息的完整性有所帮助,反而是舍本逐末,适得其反。所以笔者提出的笔记原则是“少而精”。在以上内容的支撑下,文章的第三部分以两个交替传译实践为案例进行分析论证,并得出了本文的最终结论,在提高口译记忆的训练过程中,三个方法相辅相成又各有侧重,译员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结合自身情况多加练习。另外,译员在平常的练习中也不应忽视长时记忆的锻炼,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二者双剑合璧,才能从整体上全面提高口译的质量。
其他文献
新政治人类学是中国学者通过不断探索而形成的全新思想理论,其是对传统政治人类学的进一步细化与延伸。本文具体分析了新政治人类学中"管理学人性化"在"五化"内涵中的具体地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磁共振诊断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06—2016-06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经超声筛查怀疑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孕妇110例为研
本文通过标准化的发展史、精准扶贫、产业升级、污染治理、一路一带、新型标准治理及标准治理建议等方面内容。阐述了我国标准化对社会及市场发展的重要性和实效性,以及对我
经典移植免疫理论中,B细胞可以作为抗原提呈细胞参与细胞免疫,亦可通过产生抗体发挥特异性免疫功能。在器官移植中,B 细胞的免疫效应也被认为与移植物功能减退及排斥反应有着密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的行为,受到情感熏陶,有所感悟与思考,主动积极思维,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情感,深受思想启迪。阅读教学应还给学生一个和谐的阅读学习生态环境,讲究
在满足一定运量需要的前提下,铁路编组站系统的主要设计参数有诸多可能的组合方案。本文应用排队网络理论和非线性费用函数方程对编组站系统设计方案的优化进行了研究,得到了
自白桦在《解放军文艺》1956年4月号发表第一篇专门《介绍藏族战士饶阶巴桑的诗歌》的文章至今,饶阶巴桑诗歌研究已经走过了60年历程。20世纪80年代前处于接受行为的初兴阶段
随着国际间交流的日益频繁以及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口译形式呈现多元化局面,对于口译的研究也得到了拓展。近年来,关于译员在不同模式下的角色定位逐渐成为口译学备受关注的论题。
现代社会中,日益增多的社会问题使得政府和公众越来越关注社会公共服务和公益事业的发展。志愿服务作为社会服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各国政府和普通民众的广泛关注,成为了社
中国房地产行业经过十年的发展,完成了一次从规模化开发到当今综合性产品化开发的转变。通过高星级酒店配套,带动住宅销售和物业持续升值的商业模式,更是成为了今天开发商纷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