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态水环境下不同种植方式对苦草生长的影响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ccessfully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种植方式作为苦草恢复与重建的重要技术手段,对苦草的生长也有一定的影响。且苦草的大多数影响因子研究是在静态水环境下进行的,无法准确模拟湖泊动态水环境,忽略了动态水环境对影响因子以及苦草生长的影响。本研究设置持续扰动的动态水环境和静态水环境,研究扦插法、纱布包裹法、布袋覆土法3种种植方式对苦草生长的影响,比较动静态水环境下苦草生长的差异,寻求苦草生长的最佳种植方式,并且为苦草生长的影响因子研究提供动静态水环境的新思路。经试验研究及结果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1)在苦草形态学方面,不同种植方式对苦草的分株数,株高,叶宽,根长有显著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布袋覆土法种植方式下苦草的平均株高和平均叶宽明显高于扦插法和纱布包裹法,但是其分株数和平均根长小于扦插法和纱布包裹法。动静态水环境只对苦草的分株数有显著影响,对其他形态学指标无显著影响,同一种植方式,在静态水环境下的苦草分株数比动态水环境下多。(2)不同种植方式对苦草的生物量及叶绿素含量有显著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布袋覆土法种植方式下苦草的地上部分平均干重、地下部分平均干重、平均生物量总干重和叶绿素含量明显大于扦插法和纱布包裹法,但是其地下与地上部分之比小于扦插法和纱布包裹法。动静态水环境对苦草的生物量及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影响,静态水环境下苦草的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稍微优于动态水环境。(3)苦草对水中的TN和TP都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水体中TN和TP的去除率随生物量的增大不断增大,扦插法种植方式下水中TN和TP的去除率较纱布包裹法和布袋覆土法高。动态水环境的持续扰动,引起水中底泥再悬浮,在苦草生长初期,使得水体中TN和TP浓度大于初始浓度,去除率为负数,且静态水环境下苦草对水中TN和TP的去除率高于动态水环境。(4)不同种植方式对水体中DO和pH的影响不明显,动静态水环境对水体中的DO和pH影响不明显。(5)实验进行过程中,由于水体温度较高,在静态水环境生长的苦草都出现不同程度着生藻的覆盖现象,但动态水环境下生长的苦草里面没有出现着生藻,表明动态水环境可以减少着生藻的出现或者形成。(6)不同种植方式在苦草种植初期形成不同的微环境,短期内对苦草的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待苦草生长稳定后,种植方式不再是影响苦草生长的主要因素,苦草密度增大产生的种内竞争成为影响苦草生长的主要因素。3种种植方式下,布袋覆土法种植方式下单株苦草生长最好。在水流比较平稳的湖泊,选择扦插法和纱布包裹法更利于苦草的繁殖;在水流相对湍急、底质贫瘠的湖泊,选择布袋覆土法更利于苦草的生长。
其他文献
作者从废中医论的历史,科学的定义、性质、分类和标准,医学的性质,中医学理论的本质及科学内涵,研究的方法论和方法学,以及一般文化和中医文化的特质等,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
吕坤是明代后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为人品性刚介峭直,为官清正廉洁,与沈鲤、郭正域被誉为明万历年间天下"三贤"。吕坤一生独立治学,在学术上独树一帜,尤重自得,其
当代中国的学校教育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整体性变革,其实质是学校文化的转型,是学校文化生态范型的转换,是师生生存方式的根本改变。 本文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宏观背景和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当代高中生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来大,伴随着理想与现实差距、人际交往、学业、就业以及前途等压力,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的高中生极可能产生心理
复杂的成型工艺使得机载弹载天线罩罩体各处的材料介电常数往往不一致,这将影响带罩天线系统的电性能,需要通过修磨罩壁几何厚度来补偿材料介电常数偏差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
断层是岩层中大量应变能积聚到一定程度而产生的一种不连续构造痕迹,断层带岩体整体性差、承载力低,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极易引起塌方。目前对小净距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的研究较
随着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系统复杂性的不断提高,姿轨控系统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成为卫星姿轨控系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运用软件体系结构的理论,通过对多种软件体系结构的
随着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我国的桥梁建设水平不断的加强,桥梁逐渐向高墩柱、大跨度的方向发展。但伴随而来的问题是施工所需克服的难度越来越大,而悬臂施工法的出现
我国北方冬季降雪频繁,如果不能及时清除道路积雪,将严重影响交通。尤其在居民区内,由于道路较窄,大型清雪车辆不能作业,只能由人工清扫,工作量很大。因此,研发一种小型扫雪
数据集成是企业之间或企业内各部门协同合作的需要。它的目标是实现各个异构数据源之间的数据共享,从而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整个应用系统的性能。 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