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剧《无人生还》的语用文体分析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drag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加莎·克里斯蒂是英国著名的侦探作家,素有“推理小说女王”之美誉。同时,她也是一名出色的剧作家,一生中共创作了20多个剧本,至今仍在许多国家的舞台上热演。本文选取阿加莎的经典悬疑剧《无人生还》作为研究对象,以语用文体学作为理论基础,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剧中的人物对白进行剖析,旨在揭示对话在人物塑造、情节发展、制造悬念和增强戏剧效果等方面的作用,从而更好地诠释这部剧作的内容和主旨,同时也为悬疑剧的赏析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作者首先对语用文体学的相关概念、理论和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并简要介绍了阿加莎·克里斯蒂本人以及《无人生还》的故事梗概和相关研究。根据文献综述来看,以往的研究主要以文学评论为主,较少涉及语言层面的分析和探讨。随后,作者借助语用学和文体学的相关理论与研究范畴,按照词汇、句式和语篇三个层次,构建了本文的分析框架,具体包括语域、言语行为理论、话轮转换和会话含义。第四章和第五章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在已有框架的基础上,选取《无人生还》中最具代表性的矛盾和冲突场景进行解读。文本分析采用描写与解释、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确保分析结果建立在相对客观、全面的基础之上。经过分析发现,作家借助一系列的会话策略,成功地塑造了十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推动案情向前发展,制造悬念以吸引观众,并且在紧张的情节中注入了些许幽默元素,从而造就了该剧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文的研究意义如下:首先,通过对悬疑剧《无人生还》中人物对话的深入挖掘,证实了会话分析在揭示人物、情节、悬念等方面的作用,为悬疑剧的赏析提供了新的视角。定量分析则弥补了文学评论缺乏客观性等不足,达到更好地解读、欣赏戏剧作品的目的。其次,本文将语用文体学的框架成功地运用到悬疑剧的分析之中,进一步证实了该框架的可行性,拓展了语用学的研究范畴,同时也为戏剧文体学的研究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素材。
其他文献
菲茨杰拉德被认为是美国20年代的编年史作家,“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美国的20年代是历史上最绚丽,最会享乐的年代,也是旧的传统道德被抛弃,人们失去精神寄托,思想陷入混乱的年代
RBF神经网络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是一个十分热门的研究课题。但RBF神经网络用于故障诊断需要大量的隐含层节点,隐含层节点越多其训练时间越长。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RB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桩基以其施工方便快捷,设备普及、简单易操作,适应于各类地质(如砂性土、黏性土、砂卵石类土层和岩层),应用范围广,承载能力大,技术成熟,工艺可靠等特点,在桥梁基础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立足于后殖民语境,着眼于弱势文化的解殖民化活动来研究文学翻译,旨在通过分析后殖民语境下解殖民化与文学翻译的关系,尝试性地研究如何通过文学翻译进行解殖民化活动。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民主制度滥觞于古典时期,但直到17、18世纪,民主制度才开始在政治哲学领域受到广泛赞誉和推崇。在此之前,民主制度作为混乱,暴政和平庸的代名词,一直饱受政治思想家们的批评。英国
发音是外语学习的基础,英语语音习得是英语学习的重要方面。中国英语学习者受母语迁移的影响,习惯用汉语的发音模式代替英语。他们的英语发音存在许多问题,是英语教师亟待解决的
书法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它所达致的是通过一定的书写式表现文字,从而以视觉美来展现一种神韵和一种心境。因此,中国古代的文字表达并不单单其有信息传输的功能,它更具
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也是深化教学改革要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长期以来,校院历史地形成以教师为主体、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接受式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