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指期货即将推出,在给资本市场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超经验的监管挑战。股指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存在较强的联动效应,表现为价格引导关系、波动率关系、到期日效应等,同时也产生了利用期现联动效应操纵获利的可能。为了保证股指期货市场有效稳定的运行,期现联动效应和期现联动的反操纵研究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在借鉴国外的经验和理论基础上,本文从投资者结构的角度出发,研究股指期货联动效应和操纵产生的微观基础。如何在借鉴国外理论和方法的同时,考虑国内市场的特点,分析股指期货推出后操纵获利的可能性和手法,以为监管部门提供制定政策的依据,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全文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研究结合的方法,围绕期现价格联动性及反操纵手段这一核心问题展开探讨:首先,进行理论框架构建,从期现引导关系、到期日效应两个方面归纳、整理当前国内外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其次,在比较海内外投资者结构的基础上,结合国内股票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对股指期货的投资者结构进行了预测性研究;第三,通过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上证指数与沪深300指数之间、大权重股之间、四大板块之间和银行板块内部之间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并建立了联动操纵的数学模型,对操纵需要的资金规模和期货头寸进行量化分析。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1)上证指数与沪深300指数之间、板块之间、银行板块内部和大权重股之间都存在较强的双向引导关系。(2)利用股指期货与现货联动操纵盈利的模式可以分为做空联动和做多联动两种。(3)沪深300指数具有样本空间大、编制科学、抗操纵等优点,但在国内目前投机气氛浓重的前提下,也不能排除沪深300发生操纵的极端情况。通过拉升大权重股、银行板块和上证指数三种方式进行操纵,所需的资金在15亿以上,期货部位需要至少1万手。最后本文在借鉴海外反操纵措施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反操纵建议:(1)防范信息操纵(2)施行分类监管(3)加强限仓及大户持仓申报制度(4)加强股票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跨市场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调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