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邪之所在皆为不足”探讨柔肝化纤方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

来源 :广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z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重点从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邪之所在皆为不足”角度探讨柔肝化纤方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通过观察柔肝化纤颗粒对不同分期的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治疗效果,客观评定其在临床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效果,从经典角度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中医经典在肝病的临床运用提供临床依据,为肝硬化的中医药临床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有律可循的切入点。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肝硬化患者120例,按照代偿期和失代偿期的不同分期分两类,此处强调所选失代偿期肝硬化为肝硬化五期分类中的3期,即有腹水、无出血或肝性脑病等并发症、伴或不伴静脉曲张,以确保实验顺利进行,每类各6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设对照组和治疗组两小组各30例,即对照组(代偿期)A、对照组(失代偿期)B、治疗组(代偿期)a、治疗组(失代偿期)b,总共两大组4小组。对照组予常规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从探讨角度辨证加予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治疗。观察两大组在治疗后4周、12周、24周、48周肝功能(ALT、AST、TBIL、ALB)和凝血功能(PT)指标变化以及治疗前后肝脏MRI-DWI的ADC值的变化。结果:(1)临床症状的变化方面:代偿期治疗组(a)27例,总有效率85.18%;代偿期对照组(A)26例,总有效率为6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代偿期治疗组(b)30例,总有效率90.00%;失代偿期对照组(B)30例,总有效率为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肝脏功能变化方面:(1)治疗后第4w,与对照组A、B相比,治疗组a、b的ALT、AST指标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治疗组a与b相比,代偿期a组的ALT、AST指标下降较失代偿期b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第12w,24w,48w,治疗组a、b组的ALT、AST、TBIL、ALB水平与对照组A、B组相比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4)治疗后第24w、48w,治疗组的凝血功能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延缓肝纤维化进展方面:治疗后各组ADC值较治疗前均有所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第48w,代偿期治疗组(a)的ADC值上升至1.39±0.02(×10-3mm2/s),代偿期对照组(A)组的ADC值上升至1.36±0.01(×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失代偿期治疗组b的ADC值上升至1.36±0.02(×10-3mm2/s),失代偿期对照组(B)组的ADC值上升至1.34±0.01(×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3)安全性:参与研究的患者在研究进行中及研究结束后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提示柔肝化纤颗粒安全可靠。结论:1、柔肝化纤方可以改善不同分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功能、延缓肝纤维化进展,联合用药可以促抗肝纤维化作用。2、临床上治疗肝硬化遵从“邪之所在皆为不足”的启示灵活运用“扶正”“祛邪”两个基本大法可达进一步良效,二者缺一不可。
其他文献
“产学研”结合的应用模式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提高本科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结合的应用模式进行综合、整体、系统的研究.为我国产学研结合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的有力抓手,在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背景下,非遗保护面临着新的机遇,本文从非遗保护的分类方案、评估机制、基地建设、交流活动、动态
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音乐教师,我经常会在音乐欣赏课后有各种疑问:“音乐欣赏课要怎样上?为什么学生总是在欣赏音乐时表现出一幅茫然的表情?为什么会坐立不安,开小差?”带着各
培养全面素质人才战略的小学音乐教育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面向所有学生的陶冶性情、滋养心灵的大众艺术教育.实现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全方面的成才目标,是国
声乐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古老的艺术,它几乎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形成的最初阶段.在漫长的人类文明进化的历史进程中,人类自发的歌唱逐渐为更高形式的自觉歌唱所替代,而歌唱艺术活
研一快结束了,又和大一大二大三一样,焦急而忙碌地准备着,考试,实验,论文,ppt演讲.这不和以前一个样?看着师兄师姐,觉得研二生活也就那样,看论文,写论文,整天开会,突然不知道
音乐是世界上的一种独特的语言,可以把不同的人联系起来,成为一个共同语言.音乐对于陶冶情操、提高个人素质修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音乐学习之中体会什么是音乐美,提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