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企业场地和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现状调查及风险评价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难以降解,存留时间长,可以通过呼吸、食入及皮肤吸收等途径进入人体,产生直接的健康危害,还可以通过污染水源、生物体内富集等途径间接危害人体健康,引发多种疾病。化工企业生产中使用的原料成分复杂,可能含有重金属的物料和工业废料将对工业场地及周边环境带来污染。  本研究以河北省某化工企业场地及周边农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采样涵盖了场地硬质地面灰尘、厂区表层土壤,周边农田表层土壤及土壤剖面。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全国土壤背景值和该省土壤的环境自然背景值为评价标准,对Cu、Ni、Zn、Cr、Pb、Hg、 As和Cd等重金属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采用河北省土壤的环境自然背景值为评价标准,利用Hakanso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  1.企业生产废渣中Cu的含量相对较高,这与生产场地灰尘中Cu含量较高的结果一致。厂区地表土壤中Cd、Ni、Zn、Cr、Pb、Hg、As的最大值均低于国家二级标准,但Cu的最大值超过了二级标准,说明场地环境已经具有一定的Cu污染;所有检测中的八种重金属的均值都低于全国土壤背景值,但Cd、Cu、Pb、Hg都比河北省土壤背景值高,说明在地表土壤中有所积累。  2.企业周边表层土壤调查所检测的Cu、Ni、Zn、Cr、Pb、Hg、As的最大值均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但高于河北省土壤背景值,其中Cd的最大值超过了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所有重金属的平均值均低于全国土壤背景值,但Cu、Cd、Pb、Hg的平均值超过了河北省土壤背景值,说明这几种重金属在企业周边土壤表层有所积累,与厂区表层土壤检测结果相一致。企业周边土壤剖面中的Cd在0~20cm深度土壤中的最大浓度超过了国家土壤一级标准;Ni在0~20cm、20~40cm以及80~100cm深度土壤中的最大浓度也超过了国家土壤一级标准,说明企业周边土壤深层土壤中Ni的总体浓度较高;Zn在0~20cm、80~100cm深度上最大值也接近国家土壤一级标准,所有重金属平均值均低于国家土壤一级标准,最大值均低于国家二级标准,表明这些重金属在所有剖面的5个层次都不会对农业生产造成危害。  3.企业厂区整体上Hg的污染程度和生产区Cd污染程度较重,潜在风险程度较重;企业周边环境存在Cd、Hg和Ni的潜在污染风险,构成影响区域环境质量的特征污染物。  针对企业场地和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现状分析和风险评价结果,从企业内部环境管理和加强周边农田土壤的预警监测及种植结构调整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马铃薯作为第四大粮食作物,在粮食安全中起重要作用。干旱是造成马铃薯减产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块茎的褐变严重影响其加工品质。本项目组在前期筛选耐低磷和低钾材料时发现磷营养与植株耐旱能力、钾营养和块茎淀粉含量、褐变可能有一定关系。为确切研究这些相互作用,本实验以F_1代远缘杂交种实生薯群体的幼苗(60个株系)为材料,在正常磷和缺磷的1/2 MS矿质营养液中培养16d后用8%PEG8000模拟干旱胁迫3 h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稳步发展,我国的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项非农建设用地大量增加,对土地的需求口益膨胀,耕地被大量占用,人地矛盾日趋严重,保护耕地成了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
【目的】精确的氮素营养监测是实现实时氮素管理的关键技术,本文通过不同小麦品种的氮素水平实验,构建小麦生育期冠层光谱角(Spectral angle,SA)与农学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