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话语标记语(discourse markers)在人们的交际中几乎无处不在,因此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对话语标记语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语言学家的广泛关注,成果丰硕。但是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称谓、定义、特性方面。目前相关研究则以话语标记语的语篇功能为重点,如话语标记语的语篇连贯功能(cohesive function),结构的程序功能(processing function),语篇发展的控制功能(monitoring)等,研究方法一般基于连贯方法,语法—语用法,关联理论法。本文以历届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稿为代表性语料,对表示因果关系、转折关系以及发话者命题态度的三种话语标记语的使用频度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言语行为理论、话语标记语理论、心理认知和社会语言学对政治语篇进行话语标记语语用功能分析,进一步证实了以下几点:
1.话语标记语尤其是表示发话者命题态度的话语标记语带有很强的发话者的主观态度色彩。
2.不同类型的话语标记语具有不同的语力,且同一类型内部不同的话语标记语的语力强度不尽相同,政治语篇中发话者侧重选择语力强度大的话语标记语引起听众共鸣说服对方。
3.由于不同的话语标记语具有不同的语力且强度不同,话语标记语语力的实现过程同时也是该话语标记语语力干扰或改变听话者初始语境并在原语境基础上形成新的语境的过程。
4.最后,本文总结了影响说话者对话语标记语选择的三个主要因素。交际意图从心理认知的角度回答了其存在根源问题。话语标记语能够表征发话者的认识状态,但命题态度的话语标记语描述的是理想化的认识状态,其他两种标记语则是表征发话者认为是事实的认识状态。政治语篇中发话者的特殊地位进一步决定了对话语标记语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