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对外开放中,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FDI)规模日益扩大,截至2007年底,我国吸收FDI已连续15年高居发展中国家首位。但目前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较高,国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利用FDI推动自主创新面临巨大挑战。当前,国内外学者对于自主创新的研究大多尚停留在技术创新的离散化的理论探讨阶段,对自主创新与FDI的互动关系尚未作出深入全面的研究。
本文以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存量规模巨大为基点,首先从理论上研究利用FDI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分析利用FDI对自主创新的影响机理,并实证分析利用FDI推动自主创新的影响,最终构建利用FDI推动自主创新的保障体系,将定量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逻辑分析和历史分析相结合。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章,导论。基于对外开放日益提高和FDI不断增加的背景,提出利用外商投资推动自主创新的研究意义。界定FDI和自主创新的相关概念,在综述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指出研究利用FDI推动自主创新的机理和保障体系是本文的研究主题,并围绕这一主题,设计研究内容框架,以及采用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自主创新的模式和路径。归纳总结世界上自主创新的特点和主要路径,论证开放条件下实现自主创新的规律,研究自主创新的理论、模式和路径。
第三章,利用FDI推动自主创新的机理。首先,在评价FDI推动自主创新的相关理论,解释FDI外部性的经济学含义,阐释FDI产生“技术外溢”或“技术抑制”效应原理,构建利用FDI推动自主创新的一般理论框架,提出利用FDI推动自主创新的机理,并设计出FDI推动自主创新的概念模型,分析利用FDI推动自主创新的制约因素。最后,以中国的视角,揭示FDI与自主创新的互动关系机理。
第四章,利用FDI推动自主创新的实证分析。采用我国产业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利用FDI对我国自主创新的影响。并结合案例,分析世界主要国家(美国、日本、印度、巴西)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推动自主创新的经验和教训,分析国内典型产业(装备工业、汽车、家电、通讯等)和企业自主创新经验,探讨制约我国自主创新的因素。
第五章,利用FDI推动自主创新的法律政策比较。在全面归纳世界主要国家利用FDI促进创新的法律政策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国别比较和综合评价,揭示这些国家的FDI法律政策环境与自主创新的相关性。总结我国有关利用FDI促进自主创新的法律政策,定量评价“以市场换技术”的政策效果。通过比较我国与其他国家利用FDI促进自主创新的法律政策差异,揭示利用FDI法律政策环境影响自主创新的规律。
第六章,利用FDI推动自主创新的保障体系设计。首先从利用FDI的角度,设计推动自主创新的制度、体制、政策和措施的综合保障体系。其中,创新制度安排主要包括市场准入制度、产权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税收补贴制度、研究开发制度和风险投资制度等;政策设计包括利用FDI法律政策、调整经济结构政策、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和计划等。着重研究WTO框架下利用FDI推动自主创新的法律政策选择和可操作性措施。
第七章,利用FDI推动自主创新的企业策略。分析企业选择自主创新战略模式的理念,探讨我国不同行业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状况。从企业角度提出利用FDI推动自主创新的策略,重点研究企业引进、消化和吸收创新的策略,以及如何利用外资并购、合资战略等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经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自主创新是一种开放条件下的创新,它不仅包括原始创新,还包括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一种开放式创新。在科学技术和信息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对外开放是实现自主创新须臾不可或缺的外在条件,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可能在封闭的、孤立的条件下搞自主创新,即便是原始创新,也不可能、不应该关起门来,完全凭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而不利用国外资源盲目试验,世界上也不存在这种原始创新。坚持自主创新,并不是要排斥对外开放,更不是排斥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而是必须建立在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基础上,继续积极利用外资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科技成果,扩大和深化国际科技交流与研发合作。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种模式,三者之间是可以并行不悖、相互结合的,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在推进自主创新的实践过程中,具体运用哪种模式要针对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和不同发展水平的企业在实践中应有所侧重。
2、利用FDI推动自主创新的机理:一是FDI通过技术渠道来影响自主创新。二是FDI通过非技术渠道影响自主创新。其中,FDI对自主创新的技术作用渠道主要通过技术转移、技术溢出和技术抑制。FDI技术转移效应包括内部化和外部化技术转移两种;FDI技术溢出效应包括关联效应、培训和人员流动效应、示范一模仿效应、竞争效应、研发国际化效应五种。利用FDI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一方面取决于FDI技术转移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的大小,另一方面则取决于利用FDI的政策体制框架、国内产业竞争力、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和能力、市场结构、制度环境等因素。自主创新需要有相应的技术基础、必要的资金投入、适宜创新的制度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人才,以及竞争性市场结构。利用FDI之所以能够推动我国自主创新,正是在这些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3、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FDI的流入推动了我国内资企业自主创新的发展,而且在市场竞争激烈、内外资企业存在技术差距的行业,其推动作用更加显著。
4、通过美国、日本、印度和巴西国家利用FDI推动自主创新的国别比较研究,分析得出:(1)一国要自主创新立国,尤其是后发国家,必须在对外开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科技资源,在此基础进行二次创新到完全自主创新。利用FDI推动自主创新作用的凸显必须以东道国的制度、法律政策等保障体系为支撑。(2)各国都把引进先进技术以及科技含量高的外资作为利用FDI的重要目标,并对此作出明确规定与限制,以提高利用FDI的质量。(3)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政策是实现由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转变的成功保证,脱离了东道国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是无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只能依附于国外先进技术。
5、国内典型行业案例分析表明:当前制约我国利用FDI推动自主创新的因素主要有:引进技术的先进性程度不高、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以独资、控股方式为主、跨国公司母国政府的限制政策、我国的市场竞争机制不健全、一些地方政府引资政策不合理、企业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薄弱、科研经费不足等。
本文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把外商投资与自主创新结合起来研究,避免孤立地讨论外商投资或自主创新问题,或者把外商投资与自主创新对立起来。建立利用FDI推动自主创新的一般理论框架,提出利用FDI推动自主创新的机理。把利用FDI对自主创新的作用机理分为技术渠道和非技术渠道,扩充了非技术渠道对自主创新的作用机理,拓展了技术渠道对自主创新的影响途径,并详细考证了不同渠道对自主创新的影响机理。
2、应用计量分析方法,实证分析利用FDI对我国自主创新的影响。通过面板数据模型,运用我国产业统计数据,建立利用FDI推动自主创新的面板数据模型,验证了FDI对我国自主创新的影响。
3、系统提出利用FDI推动我国自主创新的制度、体制、政策等方面的综合保障体系,并提出企业利用FDI推动自主创新的策略和可操作性建议。相关建议已被中国商务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