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舆论与1919年南北议和——以《申报》、《大公报》、《每周评论》为中心的探讨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yuan8146067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19年南北军阀在各方压力下举行了和议,试图用和平方式统一中国,但由于双方矛盾的不可调和,特别是皖系军阀的从中破坏,南北和议无果而终。   当时的中国,正处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思想比较活跃,有了各种各样可以表达民意的报刊、杂志,强大的社会舆论对南北双方影响是巨大的。本文试图以《申报》、《大公报》及<东方杂志》、《每周评论》等为主要资料来源,因为这些报刊杂志或中立、或激进,有助于我们全方面、深入地认识在整个和议过程中舆论所起的作用。   为了说明社会舆论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作用,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章节来论述:   绪论,主要说明选题的依据及对选题的解释,并对文中的“南”、“北”做出政治意义上的界定。   第一章介绍南北和议前的国际国内背景,主要对国际上帝国主义国家在战后通过各种方式,对中国施加压力,希望中国实现和平统一,进而维护其利益。国内由于长期战争,社会各界对和平的渴望,报刊杂志对这些做出的报道,让人们认识到和议的出现具有其历史必然性。   第二、三章本章为文章的重点部分,主要通过在和议之前舆论对双方争议的问题的调解,同时刊载人们渴望和平呼声的文章,给双方巨大的压力,促使他们坐在一起。在和议进行的过程中,由于双方互不让步,致使和议中断,在这种情况下,舆论对双方争执的问题进行调节,进而使和议得以恢复。   第四章和议破裂后舆论的反应,主要以北方的代表性杂志《每周评论》为材料来源,来说明舆论对和议失败的反应。   和议尽管最终失败了,但舆论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它为和议的召开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促进了官商民的互动,迫使双方在舆论的压力下不得不有所顾忌,不得不顺应时代的潮流,做出让步,哪怕只是姿态上的让步,从而促进了和议的发生、发展。但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尽管舆论的作用不可忽视,但和议还是失败的现实,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打倒列强,除军阀”,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其他文献
节事旅游是节庆旅游和事件旅游的总称。节事活动在获取经济效益、推动地方旅游业发展、扩大旅游目的地知名度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在我国当前形成了一个开发节事旅游
近几年来,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加速发展使各国历史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生存状态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世界遗产的保护、利用和开发研究渐成学术界的热点。特别是对国外世界遗产的研究,可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