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气候变化与快速城市化发展背景下,自然灾害逐渐对城市产生影响,其中暴雨灾害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城市的正常发展。地处山东半岛的青岛市,是山东省最发达的城市,有经济密度大、人口聚集程度高、人地关系复杂和生态环境脆弱等几个显著特点,除此之外,青岛市也饱受暴雨灾害侵袭,社会经济系统较为脆弱。随着学科交叉的不断深入,社会发展的不断前进,脆弱性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相关研究当中。此外,脆弱性研究也在科学研究与风险管理实践之间起着不可或缺的桥梁作用。通过对城市社会经济系统进行脆弱性研究可以筛查出城市社会经济系统中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而对该部分环节加以分析和改进从而为城市管理者制定防灾减灾计划、提高城市风险管理水平提供参考。青岛市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支点城市,青岛市经济发展情况在一定程度对环渤海经济圈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暴雨灾害风险管理水平不仅事关青岛一市的可持续发展,更事关环渤海经济圈的社会经济发展能否顺利发展推进。因此,本研究以暴雨灾害为切入点,在系统分析青岛市社会经济系统脆弱性特征之外,筛查社会经济系统中的薄弱环节,并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结合国内外城市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提出针对性的优化青岛市暴雨灾害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系统梳理社会经济系统脆弱性概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脆弱性因子构成,并从暴露性、敏感性与应对能力这3方面,建立了基于指标体系的暴雨灾害社会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方法。(2)根据脆弱性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青岛市各区脆弱性存在显著差异。市南区、市北区则属于高脆弱性,李沧区、黄岛区、城阳区和即墨区属于中脆弱性,崂山区属于低脆弱性。同时,分析结果显示青岛市暴露性、敏感性及应对能力均存在空间差异性;其中,崂山区、城阳区和即墨区均属于为低暴露性级别,李沧区和黄岛区为中暴露性级别,而市南区和市北区为高暴露性级别;低敏感性区域的有市南区、崂山区、黄岛区和城阳区;中敏感性区域的有市北区和李沧区;高敏感度区域为即墨区;李沧区、崂山区和城阳区应对能力较低,市南区、市北区和即墨区应对能力处于中等程度,黄岛区应对能力最高。(3)本文基于脆弱性分析结果,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出发,提出青岛市应从四个方面提高暴雨灾害风险管理水平分别为:(1)重视立法、加强立法,(2)加强暴雨灾害财政支出和基础设施建设,(3)提高暴雨灾害监测能力,(4)培养人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