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业拖延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业任务计划和执行之间的差距,外在表现为时间的不合理利用而没有按时或匆忙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非理性行为,不仅包括学生延迟完成作业,还包括延迟对学习活动进行计划、补救和总结。学业拖延是衡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指标,研究中学生的学业拖延有利于指导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同时,还能丰富学业拖延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目前我国对于学业拖延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缺乏适合我国中学生实际的学业拖延问卷,并且对于中学生学业拖延的影响因素也正在探索中,尤其是对于中学生成长至关重要的家庭教养方式,以及个体成就动机这些因素的研究还很少。因此,本文采用适合本土的中学生学业拖延问卷,研究我国学生的学业拖延情况,并且深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成就动机与学业拖延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旨在考察中学生学业拖延的特点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成就动机的关系。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思路和假设,以519名不同年级和性别的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了中学生在学业拖延、父母教养方式以及成就动机等方面的数据资料,并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系统分析,探讨了中学生在父母教养方式、成就动机与学业拖延方面的特点,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式。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在学业拖延方面。中学生学业拖延存在明显的性别和年级差异。在性别差异方面,男生的学业拖延总分以及延迟计划、延迟执行和延迟补救等方面都显著高于女生得分;在年级差异方面,初一到初二无明显变化,初二时开始骤降,到高二阶段趋于平稳,高三略有上升。2.在父母教养方面。父母教养方式中的专制型和信任鼓励型具有显著的年级差异,但性别方面的主效应不显著。父母专制型的教养方式从初一到初二有明显提高,之后稳步下降。信任鼓励型教养方式在年级因素上的主效应显著,在性别因素上的主效应不显著。信任鼓励性教养方式从初一到高一逐渐稳步下降,而从高一到高二略有上升,在高三时又有所下降。其它的教养方式在年级与性别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中都不显著。3.在成就动机方面。中学生成就动机存在明显的年级差异。在追求成功动机方面,从初一到初二无明显变化,初三时开始骤降,高中阶段无明显变化;在避免失败动机方面,从初一到初三显著提高,初三到高二无明显变化,高三时有所下降;在整体成就动机方面,从初一到高二无明显变化,高三时有所上升。4.在中学生学业拖延与父母教养方式两者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信任鼓励型、溺爱型、忽视型三种教养方式对延迟计划有直接效应,它们能够预测延迟计划5.8%的变异量;信任鼓励型和忽视型两种教养方式对延迟执行有直接效应,能够预测延迟执行10.5%的变异量;信任鼓励型和情感温暖型两种教养方式对延迟补救有直接效应,能够预测延迟补救10.9%的变异量;信任鼓励型、溺爱型和情感温暖型三种教养方式对延迟总结有直接效应,能够预测延迟总结4.7%的变异量。5.在中学生成就动机与学业拖延关系方面。中学生追求成功动机与学业拖延存在明显的负相关,避免失败动机对学业拖延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总体成就动机与学业拖延存在显著的负相关。6.在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成就动机关系方面。(1)父母专制型的教养方式与学生追求成功的动机相关不显著,与学生避免失败的动机正相关显著,与学生总体成就动机正相关显著。(2)父母信任鼓励型的教养方式与学生追求成功的动机正相关显著,与学生避正失败的动机相关不显著,与学生总体成就动机正相关显著。(3)父母情感温暖型的教养方式与学生追求成功的动机正相关显著,与学生避免失败的动机相关不显著,与学生总体成就动机正相关显著。(4)父母溺爱型的教养方式与学生追求成功的动机相关不显著,与学生避免失败的动机正相关显著,与学生总体成就动机负相关显著。(5)父母忽视型的教养方式与学生追求成功的动机相关不显著,与学生避免失败的动机正相关显著,与学生总体成就动机负相关显著。7.在中学生成就动机、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拖延的三者关系方面。三者之间呈现相关关系,并且信任鼓励型的父母教养方式能够直接影响学业拖延,同时也可以通过成就动机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成就动机。由上述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最后结论:第一,孩子成就动机较高时,如果父母采用信任鼓励型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减少孩子的拖延行为;第二,孩子成就动机较低时,如果父母采用信任鼓励型的教养方式的话,孩子可能产生拖延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