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外弓与J型钩增强磨牙支抗效果的对比性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vx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临床上,无论是采用方丝弓还是直丝弓矫治技术,在其矫治过程中磨牙支抗的控制,往往是治疗成败的关键。在所有增强磨牙支抗的方法中,口外支抗是比较有效的措施。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1)对比分析两种口外支抗装置一口外弓与J型钩在固定矫治对称拔牙病例中对支抗磨牙控制效果的差异;(2)对比分析口外弓与J型钩戴用时间长短的差异及戴用时间与磨牙支抗稳定性的关系;(3)评价增强磨牙支抗时两种装置的优劣,以便指导临床应用。 方法: 从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已经结束矫治的患者中选取戴用口外弓、J型钩患者各10例,其中口外弓组男3例、女7例,年龄从15岁至24岁,平均18.2岁;J型钩组男l例、女9例,年龄从16岁至25岁,平均18.6岁。分析每个患者术前、术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连接ANS、PNS两点形成的腭平面作为X轴(PP平面),过翼上颌裂Ptm点向PP平面做垂线作为Y轴(PV平面)。测量每位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U6.PV距(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点至PV平面的距离)、U6-PP距(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点至PP平面的距离)、U6-PP角(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点与近中颊根尖点的连线与PP平面的交角)。计算矫治前后U6-PV距、U6-PP距、U6-PP角的变化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上颌第一恒磨牙矢状方向、垂直方向和倾斜角度的变化是否有差异,并进行显著性检验。计算每位患者戴用口外支抗装置的时间,比较两组戴用时间的长短是否有差异,并进行显著性检验。对两组上颌第一磨牙矢状向前移量与戴用时间的相关程度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 口外弓组上颌第一磨牙矢状向的位移量为1.86+1.20mm,J型钩组为2.67+2.00mm。J型钩组的磨牙前移量的平均值要略大于口外弓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垂直方向上,口外弓组与J型钩组磨牙分别伸长了1.97 mm和1.40mm,但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另外,两组支抗磨牙在治疗前后倾斜角度变化均不明显,分别增加了0.53。和0.24。,且差异无显著性(P>0.05)。口外弓组戴用时间平均为24.2+3.19个月,J型钩组为11.00±3.87个月,且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上颌第一磨牙矢状向前移量与戴用时间呈负的相关关系,口外弓组:r=-0.826,P<0.01,J型钩组:r=-0.868,P<0.05。 结论: 1、口外弓组上颌第一磨牙在矢状方向的前移量较J型钩组略小、垂直方向的位移量和倾斜角度变化均较J型钩组略大,但总体上两组支抗磨牙三方面的差异无显著性,说明口外弓和J型钩对支抗磨牙的控制效果相似。 2、口外弓组的戴用时间要长于J型钩组。口外弓组与J型钩组上颌第一磨牙矢状向前移量与戴用时间呈负的相关关系,说明戴用时间越长,支抗磨牙矢状向前移量越少。 3、在两组对支抗磨牙的控制效果相似的前提下,J型钩的戴用时间较短,患者能够更好地配合,因此,在临床上建议患者戴用J型钩来增强磨牙支抗。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分别使用两个常用心理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SI)以及检测肌肉表面肌电的表面肌电仪(s-EMG)综合分析在校大学生在考试前和春节后心理状态
【摘要】校史馆是学校始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展现场所。通过参观学校数十载乃至逾百年缩影、讲述变迁历史,可以使在校师生切身感受到学校的成长,了解到学校的创建历史、办学特色,增进师生对学校的了解与情感。校史馆不仅能发挥德育的功能,探索融合学校专业课程教育实践的创新方式也十分有必要。  【关键词】校史馆 文化建设 教育实践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目前大多数校史馆都是
同种异体牙移植是修复缺失牙、恢复咀嚼功能的有效方法之一,但移植后出现的免疫排斥反应和牙根吸收是阻碍异体牙移植成功的关键。利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作为细胞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会计信息化、国际化的进程加速,以及当前职校生源数量的逐年递减,职场对于中职会计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职场的需求,中职会计教学必须重新整合教学资源,把会计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融为一体,实现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与会计实训的“无缝对接”。我们在教学研究中发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会计实践和职业适应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