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区域供冷的发展动态,明确我国在区域供冷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同时也说明了我们在这一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以集中供热为切入点,深入阐述了区域供冷的优越性与可行性。简单介绍了供冷及制冷的基础知识,将区域供冷系统与普通分体式空调、户式中央空调、集中式中央空调进行了比较。并且介绍了热电冷联产与区域供冷相结合的方式——它是按照能量阶梯循环利用的原则,使能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为节能开辟了新途径。经过实地考察,选取了相对比较常见的小区做为本次课题的模型,并且采用了在国内比较完善的空调模拟软件——DeST模拟软件进行模拟。该模型包括住宅楼、商务楼、幼儿园、大型商店、商务会所和社区服务中心几大建筑类型,建筑种类相对齐全。课题选择武汉的室外参数做为冷负荷确定的依据,对小区内每种类型的建筑分别进行模拟计算,从而得到每栋建筑物的负荷情况,及空调系统在供冷期的运行时间。针对模型假定的建筑物条件,选择不同空调系统下的冷源、管网及空调末端设备,通过查阅定额和向厂家询价,得出不同系统的初投资,用模拟得出的负荷,计算出不同系统的运行费用。做出了技术经济比较,得出结论:人口密度较大、空调运行时间较长的建筑物,适合集中式空调系统;建筑密度较小、楼层较大的建筑物,使用VRV系统的综合能源价格反而经济,并且找到集中式中央空调和区域供冷系统适用于模型规模的明显区分界限,以达到指导实际工程的目的。课题给出三种情况:一、适用集中式中央空调系统的条件;二、适用VRV户式中央空调的条件;三、适用区域供冷系统的条件。沿用综合能源价格法对区域供冷系统优化模型,计算并且得出在不同容积率和不同供冷半径下,模拟小区的区域供冷系统综合能源价格。随着小区建筑容积率的增大,区域供冷系统的综合能源价格减小。其中当建筑容积率小于1.654万m2/ha,系统综合能源价格比办公楼采用VRV系统、住宅楼采用集中式中央空调系统高,不宜采用区域供冷系统,此种情况下,区域供冷系统的综合能源价格随供冷半径的增大而增加。当供冷半径达到275m时,模拟小区在在225-275m的供冷半径内宜采用区域供冷系统,从而得出了较精确范围。随着供冷的集中化程度的越来越高,正确合理的选择制冷系统的形式,对于节能具有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