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替代化肥对黄土旱塬冬小麦产量及环境经济效益的影响

来源 :山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hu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土旱塬是我国典型旱作农业区,土壤贫瘠且化肥相对过量投入导致该地区土壤生产力不足。作物秸秆是一种取材方便,价格低廉的有机肥源,具有极大的化肥替代潜力,还田后能有效改善土壤质量,实现农业高质高效生产。因此,本研究于2018—2021年在晋南黄土旱塬冬小麦种植区,设置秸秆不还田(S0)、秸秆半量还田(S1/2)、秸秆全量还田(S1)、秸秆2倍量还田(S2)4个处理,系统分析了不同秸秆还田量替代部分化肥对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水肥效应、土壤有机碳、碳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旨在为黄土旱塬麦区面源污染防控、土壤固碳减排和冬小麦提质增效绿色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在黄土旱塬麦区,秸秆还田平均替代19.0%N和36.9%P2O5的基础上,冬小麦产量平均增加14.7%,降水丰沛年份,增加秸秆还田量可进一步发挥其增产作用。连续3年秸秆还田替代化肥提高冬小麦公顷穗数,但不同处理间穗粒数和千粒重差异不显著。播前2 m土壤贮水量总体随着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加,S2处理平均贮水量较S0提高8.3%(P<0.05)。冬小麦生育期耗水量也表现为随着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加,S2处理平均耗水量较S0处理增加了10.0%(P<0.05)。不同处理间水分生产效率差异不显著,平均为14.9 kg/hm~2/mm。冬小麦肥料利用效率随着秸秆还田替代化肥量的增加而增加。连续3年秸秆不还田使0—2 m土壤硝态氮残留量较2018年播前提高100.6%,随水向下淋溶并在深层土壤中累积,而秸秆还田替代化肥处理降低2 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S2处理降低最多,较2018年播前降低20.4%(P<0.05)。从土壤氮平衡角度看,秸秆还田替代化肥处理可增加氮输入,并增加作物氮携出,土壤氮盈余量呈增加趋势,这是因为秸秆还田促使更多土壤无机氮转化为有机氮。(2)连续3年秸秆还田替代化肥增加耕层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含量,各处理表现为S2>S1>S1/2>S0。各活性有机碳组分占SOC的百分比总体表现为POC>ROC>DOC>MBC,其中POC占SOC的46.38%~50.59%。通过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对秸秆还田替代化肥的敏感性分析可知,MBC的敏感性最高(15.87%~84.23%),说明MBC是反映该地区土壤有机碳早期变化的指标。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表现为S2>S1>S1/2>S0,S2处理较S0处理高21.55%(P<0.05)。除DOC外,活性碳组分与SOC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POC与SOC关系更为紧密,结合活性碳组分分配比例表明土壤颗粒有机碳是土壤有机碳固存的主要形式。(3)在其他农田管理措施一致的情况下,秸秆还田替代化肥降低源自化肥的碳投入,使农田总碳投入总体降低1.9%~7.6%。当地小麦生产中,源自机械的碳投入占比较大,占到67.8%~78.8%。秸秆还田替代化肥总体提高作物碳产出总量6.5%~17.5%,干旱年份因水分胁迫不能持续提高作物碳产出总量,降水丰沛年型作物碳产出总量随秸秆还田替代化肥量的增加而增加。麦田碳效率(生产效率和生态效率)变化规律与作物碳产出总量一致,以S2处理碳生产效率和生态效率最高,分别较S0处理提高27.1%和29.3%。秸秆还田替代化肥降低化肥投入而降低生产物资投入总成本,同时增加籽粒产值,经济效益随之提升。总体来看,S2处理投入成本最少,且能获得最高的籽粒产值(8733.6元/hm~2)与净效益(2700.7元/hm~2)。综上,在黄土旱塬冬小麦种植区实行秸秆还田可以替代部分化肥,提高作物产量,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减少氮素损失,实现农田固碳减排能力与经济效益的协同提高,是一种可行的化肥减量有机替代手段。其中以2倍秸秆还田量(平均为7 477 kg/hm~2)替代化肥效果最优,可在当地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俱乐部式阶段性康复模式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1月31日收治的16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两组均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俱乐部式阶段性康复模式,均干预至出院后3个月;采用Lovett肌力量表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估两组干预前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采用汉语失语检查表、美国国立卫生
期刊
在“双减”背景下,为了构建高效教学课堂,教师需要从多角度出发,切实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文章通过分析“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不足,进一步研究了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有效举措。
期刊
<正>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如何减负增效成为中小学教育工作者重点思考的问题之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认知与理解的培养,并且要从多个方面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更好的提升。所以,“双减”政策的实施实际上是对学生的一种解放。但是,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基于“双减”政策实施的一些教学策略还存在诸多问题。传统教育过度重视学生的文化知识传授,忽略了学生思
期刊
“双减”政策的提出和落地,既给教育领域带来了重大改革,也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以及提升教师教学质量有巨大影响。文章作者以课例为载体,深入探索“双减”背景下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意义和路径,希望能为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育理念、推进教与学创新改革、逐步形成高效课堂提供参考。
期刊
西葫芦在冬春季栽培过程中受到持续的亚低温环境影响时,会出现生长发育受阻、叶片细胞组织受损、叶片的光合能力下降、根系正常的生长发育受阻、根系吸收矿质养分的能力下降以及植物体内代谢紊乱等现象。本试验以‘农园1号’西葫芦为试材进行试验,探究天冬氨酸衍生物脲基二琥珀酸四钠(HIDS)在农业生产上抗逆性的效果。本试验在苗期设置7个处理:适温处理(昼/夜25℃/16℃),浇灌1/3倍山崎黄瓜配方营养液(CK)
学位
地震作为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的典型自然灾害,对建筑结构造成的危害巨大,且地震作用具有很强的随机性,仅仅利用结构的承载力或强度来抵抗特大地震已经不能满足由于地震造成的结构损伤和经济损失,为满足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念,应对结构的抗震体系可靠度进行评估。目前我国结构可靠度设计仍然是采用以标准值及其分项系数的表达方法。由于地震作用具有强随机性,仅仅根据确定的标准值和分项系数来考虑地震动作用下的结构可靠性会存
学位
钢框架结构由于具有重量轻、强度高、施工速度快、延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多高层建筑钢结构体系中。传统结构设计及优化分析过程中,仅能针对构件截面进行细化分析,而连接节点性能多被忽略。但大量已有研究资料表明,不同半刚性节点构造对结构性能及失效模式具有显著影响,如何理清结构失效模式与构件及节点组件参数关系,实现钢框架结构的失效模式控制,则成为更合理地进行钢框架结构设计的重要前提。为了提出基于失效模式控制
学位
古代游记类散文具有丰富学生古代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赏景悟情能力、培养学生良好品质与人格的教学价值。大单元教学对于古代游记类散文教学具有独特的作用,它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的站位,根据核心素养形成的需求统整教材内容,推动学生开展综合学习,实现“知行合一”。文章以初中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为例,在大单元的视域下对初中古代游记类散文作品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在学习目标、情境、任务、过程、评价设计方
期刊
东方百合香味浓郁但花色单一,亚洲百合没有香味但花色丰富,找到两类百合香味形成差异的原因,可为培育有香味的亚洲百合奠定理论基础。东方百合主要的花香成分是单萜类物质,TPS对单萜的合成有着重要的影响,TPS在东方百合和亚洲百合花瓣中的表达存在差异,但差异形成的原因尚不清楚。本试验主要探究百合TPS功能差异及挖掘MYB,试验结果如下:(1)课题组前期发现东方百合‘Sorbonne’和亚洲百合‘Red L
学位
随着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建筑业作为典型的高碳排行业,要梯次有序地实现低碳高质量发展。本文首先依据碳排放系数法核算了2009-2019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自治区的建筑业碳排放强度值并计量分析了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建筑业碳排放分布情况。其次,运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进一步考察了中国建筑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演变趋势。然后,基于中国建筑业碳排放强度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合理选用空间杜宾模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