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妮塔·布鲁克纳《欺骗》中的孤独主题研究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zh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妮塔·布鲁克纳的大部分作品都展现了当代人,尤其是知识女性的孤独。因此,“孤独”是布鲁克纳小说创作中经常出现的一个主题,也是理解其作品的一个关键词。在《欺骗》中,通过对三个孤独人物的刻画,布鲁克纳延续了这一主题。这些人物的孤独处境映射了当代社会人们所面临的孤独困境。在小说结尾处,布鲁克纳通过描述这些人物应对孤独的努力,似乎传达了她的希望和乐观态度。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孤独处境,造成他们孤独的深层原因,以及写作技巧的分析,探讨这部小说中的孤独主题。  本篇论文由五部分构成。第一章包括对阿妮塔·布鲁克纳及《欺骗》的简要介绍,国内外研究综述以及论文的研究意义和结构。第二章分析人物不同的孤独处境。安娜·达兰特在亲情、友情、爱情等方面遭受的欺骗使她成为一个孤独者。马什夫人被年老的孤独—对死亡的惧怕和与子女的代沟所困扰。医生劳伦斯·哈利迪则是面临着丧失自我和失败婚姻的孤独者。第三章采用弗洛姆的孤独理论探究造成这些人物孤独的深层原因。这些不同人物的孤独感来源于三个因素:人际关系的异化和自我异化、身份的迷茫和扭曲,以及爱的缺乏。第四章研究小说的写作技巧及其在深化主题方面的作用。在《欺骗》中,布鲁克纳巧妙地运用了时间设置、象征以及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孤独。这些写作技巧在深化主题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第五章为论文的结论部分,主要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未来研究的若干建议。  如同在其它小说中一样,布鲁克纳在《欺骗》中延续了她的孤独主题。通过刻画孤独人物,她揭示了当代社会人们普遍的孤独感。在这种孤独感背后有着一定的社会成因。布鲁克纳对人们孤独感的不断展现表现了其对当代西方社会经济繁荣之下人们精神危机的洞察,对当代社会人们所面对的异化现象和身份问题的关注,及其对爱的呼唤。同时,布鲁克纳的写作技巧深化了其作品的主题。  
其他文献
多丽丝·莱辛是英国二十世纪最为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金色笔记》是她最具代表性的文学杰作。本文拟用拉康的三界域理论分析《金色笔记》中安娜的三趟自我认知之旅,安娜通过这
奥利弗·哥尔德斯密(Oliver Goldsmith,1728-1774)是英国十八世纪中后期伤感主义的代表作家,被同时代的人称为“英国的歌德”。其作品《威克菲尔德的牧师》(1766)更是被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