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倒数第二次冰期以来多年冻土边界演化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h0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冰楔假型、砂楔等冰缘现象因其具有良好的古温度指示意义,被认为是重建环境,进而确定冻土分界线的重要手段。本文根据首次发现的鄂尔多斯地区倒数第二次冰期冰楔假型,并结合以往青藏高原倒数第二次冰期冰缘地貌资料恢复了中国倒数第二次冰期多年冻土的边界。即105°E以东,118°E太行山一线以西,地处中国地貌阶梯第二级范围内的多年冻土南界在36°33′N附近,太行山以东,中国第一级地貌阶梯内的多年冻土南界位于40°20′N附近;而105°E以西的青藏高原地区多年冻土下界在36°N位于2000m海拔处,其最南端的28°30′N一线则位于海拔3500m处。中国的纬度多年冻土南界与海拔冻土下界在36°N,105°E附近交汇,形成了一个连续统一的整体。边界倒数第二次冰期时的年均气温比现今要低10~15℃。全国各地关于末次冰期楔状冰缘地貌的报道集中分布在末次冰期以来的三个时间段内,即23-30ka B.P.、15-20ka B.P.、6-10ka B.P.。结合这次研究以及前人对末次冰期楔状冰缘地貌的研究成果,本文着重恢复了末次冰期最盛期即15-20ka B.P.的多年冻土边界。当时在我国地貌第二阶梯上,多年冻土南界可以到达32°N的大巴山南麓;在第一级地貌阶梯上,其南界位于华北平原中部35°30′N附近;而在青藏高原36°N处的多年冻土下界在1700m海拔处,其最南端可以到达28°N,海拔3000m左右处。在缺少可以通过冰缘地貌遗迹对古环境进行指示的末次间冰期以及全新世温暖时期,依据孢粉学的研究成果能够对当时的古温度进行大致的恢复。本文通过末次间冰期比现今气温高2.5℃左右,全新世温暖期比现今气温高3~4℃左右,结合现代多年冻土的分布,大致恢复出了这两个相对温暖时期的多年冻土边界。自此,建立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倒数第二次冰期以来的多年冻土边界演化历史。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应用绷带式接触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濮阳市眼科医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行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术与囊外摘出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老年性白内障100例(100眼)分为两组:超声乳化人工
我国中西部黄土高原地区是强震多发区,许多城市、乡镇以及基础工程设施都建于黄土河谷场地。根据抗震设计规范,黄土梁、峁、斜坡和河谷、沟谷边缘属于抗震危险场地或不利场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