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视角下农业生态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pingchina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而农业经济主要来源于农业的高效生产。农业传统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依靠大量化肥、农药、农用地膜等生产资料无限制地投入农业生产,投入越多,效率越高。过量生产资料的投入,引发碳排放规模不断扩大,农业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农业经济与环境发展缓慢,农业可持续发展遭遇威胁。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只考虑投入期望产出的农业传统生产效率已不能真实反映出环境约束下的农业生产效益。把农业碳排放这一环境污染物纳入非期望产出的农业生态效率成为衡量农业生产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长江经济带贯穿我国东中西部,是我国区域战略规划中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经济带内各区域的发展呼应着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发展。但区域内无论农业还是工业,经济综合实力差距都十分明显,呈“逆地理梯度效应”。研究低碳约束视角下长江经济带的农业生产状况,对缩小区域内农业发展差距,挖掘农业长久性发展潜力,整合区域内农业资源技术,推进整个区域农业低碳化及其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对缩小我国东中西部农业发展的不平衡,推动农业资源与科技的跨区域合作,全面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本研究从低碳约束的视角出发,测算长江经济带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并把测算出的农业碳排放纳入非期望产出,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DDF)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从动静两方面对长江经济带1995-2014年的农业生态效率进行测算分析,并运用Arcgis10.0,直观地描绘了长江经济带20年农业生态效率与环境的协调性动态演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借助计量经济分析工具Eviews8.0,对影响长江经济带农业生态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从静态分析看,1995-2014年长江经济带不考虑碳排放约束的农业传统生产效率值一直高于考虑了碳排放约束的农业生态效率值,农业传统生产效率和农业生态效率都高于全国农业平均发展水平,整体上都呈现出先波动性缓慢下降后不断上升的走向,农业生态效率在研究期的后期有赶上农业传统生产效率的趋势。  (2)从动态测算看,长江经济带在1995-2014年农业动态生产率指数总平均值大于1,在1995-2014年不断提高,ML指数年均增长3.92%。技术进步年均增长4.06%,而效率变动小于1,是逐年下降的,长江经济带农业动态生产率的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的改善。从区域来看,下游和中游地区的生产率指数都大于经济带的均值,发展较好,上游发展较落后。从地区来看,排在第一的上海ML指数年均增长7.33%,而排在最末位的贵州年均增长率为0.01%,地区间差异分化严重。  (3)农业生产与环境协调性发展演变上:1995-2014年长江经济带农业生态效率与环境之间的协调性呈现出不断变好的状态,1995年,“农业生产与环境较协调”发展地区有3个:上海、江苏和浙江;2014年,“农业生产与环境高度协调”发展地区有6个:上海、江苏、浙江、湖北、重庆和四川,协调性改善明显。  (4)区域经济发展与农业生态效率呈倒“U”型趋势,即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农作物受灾程度、产业结构和机械化水平对农业生态效率呈显著负影响,劳动力文化水平和政府财政支农力度对其呈显著正影响,城镇化水平的影响不显著。
其他文献
期刊
截止到目前,中国的独生子女数量已逼近一亿,是世界上独生子女数量最多的国家。在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执行的30年以来,一方面确实有效控制了我国人口的泛滥增长,但另一方面,随着我国老
期刊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非常重要,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他们之后的社会生活.而且,对于学生自身而言,自主学习能力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基于新课程理念,以人为本,教学回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行政体制几经变革,根本原因在于适应时代的飞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转变。当下的中国已经进入“三期叠加”发展时期,为契合经济发展新思路,行政体制改革也在缓步
“问题”是合作学习最根本和最普遍的依托.根据文本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预设具体明确,难易适度,有严密的逻辑,有明确的指向性的问题,才能使学生通过合作,达成新知识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