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纳米界面的生物分子识别与肿瘤细胞检测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hant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恶性肿瘤的准确诊断及有效治疗一直是生物学、医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重点。为了提高癌症的治疗效果,不仅需要提高化疗药物对于靶向肿瘤的有效作用,也需要对病变的癌细胞进行及早准确、高效的检测,实现早期诊断,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纳米材料因具有不同于传统材料的优良性质,如表面效应,体积效应,量子效应等而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纳米材料在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上已经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本论文探讨和研究了某些功能纳米材料在生物分子识别及癌细胞高灵敏检测中的应用。 由于胶体Au、CNT等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极高的表面增强效应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近年来,胶体Au、CNT等纳米材料在生物物质高灵敏检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我们将Au纳米粒子和CNT引入到癌细胞的高灵敏识别检测中,利用白血病等癌细胞和相关正常细胞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金纳米粒子修饰玻碳电极(Au/GCE)、Au纳米粒子修饰碳纤维基片电极、CNT修饰碳纤维基片电极来对其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电极经该纳米材料修饰后,相关电化学探针的响应比未经修饰电极的响应要明显增强。不同细胞在Au等纳米材料修饰电极上的响应有明显差异,相关研究有望进一步运用于病变癌细胞的高灵敏识别与检测中。 同时,由于四硫富瓦烯及其衍生物具有独特的光、电性能,将其与纳米材料进行组装可以得到一系列新型纳米复合材料,有望应用于生物微电子器件,生物化学传感器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在此,我们探讨研究了新型四硫富瓦烯类化合物(Ph3ITTF(COOMe),简写为TTF)与单、双链DNA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与DNA之间发生了一定的静电作用或嵌插作用,因而TTF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分子探针。同时,在镀金修饰电极(Au/GCE)和Au/TTF修饰电极(Au/TTF/GCE)上这两者作用的响应更加明显,这也反映了相关修饰电极的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其他文献
以辽阳石油化纤公司乙二醇车间的实际情况为基础,采用乙烯直接氧化法对年产5.7万吨环氧乙烷的装置进行初步的工艺设计。主要对环氧乙烷的氧化反应器、吸收塔、主要换热器进行
绵羊是非常重要的经济型家畜,为人们提供肉、奶、皮毛等产品。运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n Vitro Maturation,IVM)、体外受精(In Vito Fertilization,IVF)和胚胎移植(Embryo Tra
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逐年升高,现在已经成为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然而二氧化碳作为一种可以利用的C1资源,具有很多优秀的特性。在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利用二氧化碳合成高经济附加值的化学品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化学利用二氧化碳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对二氧化碳进行活化后转化成具有活性的官能团,按照对二氧化碳实现多种还原的状态,如转换成甲基,酰基,与羧基等等。这样就能实现二氧化碳的高效利用,符合时代潮流的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