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事件触发机制的执行器饱和系统的分析与控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vie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工业对控制系统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线性反馈控制已经很难满足各种实际需要。这是由于非线性现象是客观世界普遍存在的。其中,饱和非线性是控制系统非线性问题中较为常见和重要的一种非线性问题,其在工程学控制系统中也是广泛存在的。因此,饱和系统的控制问题受到了国内外控制界的普遍重视。另一方面,事件触发控制机制是基于系统状态(输出)的特定条件决定控制任务刷新与否的控制机制,具有减少控制任务执行次数、节省能耗、节省网络资源等优势。本文将事件触发机制与具有执行器饱和的动态系统结合,分别研究了饱和系统的事件触发控制器、事件触发L∞动态输出反馈控制器以及事件触发切换L∞动态输出反馈控制器的设计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研究了具有执行器饱和的线性系统的事件触发控制,共同设计了事件发生器和抗饱和补偿器,其中事件触发条件是基于输出的。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给出了事件发生器和抗饱和补偿器同时存在的条件。并给出了两次连续事件触发间隔的最小正下界,避免了奇诺现象。并通过仿真验证了结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其次,针对具有执行器饱和的线性系统在无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共同设计动态输出反馈控制器、事件发生器与抗饱和补偿器,给出了共同设计的充分条件。同时在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设计包括事件发生器和抗饱和补偿器的L∞动态输出反馈控制器,扩大了吸引域,并给出了求解最大容许干扰能力以及系统的L∞性能、事件触发条件与吸引域的最优解的算法。除此之外,还给出了两次连续触发时间间隔的最小正下界,避免在有限的时间内触发无数次。通过仿真,验证说明了共同设计的可行性。  最后,考虑具有执行器饱和的系统,设计基于事件触发机制的切换L∞动态输出反馈控制器。给出了切换L∞动态输出反馈控制器、事件发生器与抗饱和补偿器共同设计的充分条件,较单一控制器相比,扩大了吸引域。并给出了求解最大容许干扰能力以及系统的L∞性能、事件触发条件与吸引域的最优解的算法。此外,还给出了两次连续触发时间间隔的最小正下界,避免了奇诺现象的发生。仿真研究表明了设计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进,对居住环境的标准也越来越高,使得住宅小区普遍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以获得更加舒适的环境.在选择智能小区时,安全是最为关
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工程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在通信工程之中,一项关键性的技术就是有线传输技术.将有线传输技术合理应用于通信工程之中,方可促进通
人工智能技术与电子工程结合发展,是新时期电子工程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之举.面对新的信息科技时代,电子工程与人工智能的“联姻”,是推动电子工程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立足人工
科技飞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更青睐于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新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不同程度的冲击.社会进步的前提下,媒体融合凸现出其优势,给传统媒体开辟出一
折叠是移动终端发展的新形态,随着折叠屏的出现,移动终端的交互显示技术也在不断改变.本文通过对基于折叠屏的交互显示技术进行专利检索,明晰了该领域专利申请分布、技术发展
特高压配套通信工程具有施工现场分散、覆盖范围广的特点.根据特高压输电线路距离长短,往往涉及多个省份的变电站(换流站)通信设备安装、线路光缆接续等现场施工作业.本文对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业务逐渐向IP化和大带宽演进.传统轨道网络的视频监控、PIS、办公、调度、售检票等系统由多张SDH、IP网络组成,网络可扩展性差,运营成本居高不下.面对这
近年来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企业的高速发展,导致对电力的需求更高.加快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电网的建设,加快智能电网的发展的步伐,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