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cx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涌进城镇打工,导致“空心村”数量大增,“三留守”问题突出。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不争事实使得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日益凸显。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人的新农村”建设,强调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因此,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是“人的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带动下,廊坊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农村留守老人数量逐渐增加,在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对廊坊市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加快廊坊市“人的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京津冀地区城乡社会协调发展和实现社会公平。  本文立足于人口老龄化的现实,以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为理论基础,在梳理国内外有关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的相关文献基础上,借鉴国内外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养老相关问题的一些成功经验,通过对养老和农村留守老人基本概念的界定与理解,同时借助于对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状况调查所得到的一手资料,运用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方法,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基于“人的新农村”建设视角,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廊坊市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廊坊市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主要体现在经济供养有限、生活照料缺失、精神情感匮乏、社会保险欠缺等四个方面;造成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的主要原因则是服务型政府建设滞后、社会保障欠缺、农村养老市场供需不平衡、农村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缓慢及集体经济无力社区养老服务落后、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与子女不能充分履行赡养义务;在此基础上,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从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家庭等方面提出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的相应对策措施。对策措施具体表现为: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发展养老市场,促进养老社会化;提高农村福利,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巩固家庭养老,走出养老困境。  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是人们必须面对的社会问题。本文着眼于“人的新农村”建设新视角,对廊坊市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力求使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的解决更具可行性。
其他文献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这句话告诉我们教育的真正含义就是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明确一个观念:教会学生自己管理自
期刊
如今,新生代农民工不仅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力军,而且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他们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国家需要的是综合型人才。研究生这一特殊群体,是国家花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培养出来的高级知识份子,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