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满族剪纸文化源远流长,不仅是我国民族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民间艺术的杰出代表,因此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笔者对满族剪纸艺术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丰富的地域特色展开分析,满族剪纸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满族剪纸文化特征的了解,以便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小学美术教学带来很大影响。为了顺应教学改革的趋势,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中融入满族剪纸课程具有很大的意义。满族剪纸课程有利于学生锻炼良好的手脑协调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对民间满族剪纸艺术的了解,更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新课改的贯彻和落实。近几年,笔者查阅了大量资料,反复分析和研究满族剪纸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现状,明确了满族剪纸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伊通满族自治县是吉林省唯一的满族自治县,也是满族的发源地之一。笔者所在的学校,将满族剪纸作为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使学生更加了解本地民族文化,并认识、了解、热爱满族剪纸艺术。旨在从小培养学生热爱民间文化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可以说,将满族剪纸应用到小学美术教学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美术课标中提出,要积极开发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应在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区域的学校当中,结合当地的文化特征和丰富多样的地区资源,创造出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美术教学方式。笔者对执教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调查和走访,还观摩学习了很多优秀教师的精彩讲课。不难发现,尽管我们一直强调课改,普及学生对满族剪纸的学习,但由于新版美术教材在美术知识选择时出现的一系列难题,导致在满族剪纸的教学实践中,达到的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此,本文立足于现有文献,充分结合教学实际,以伊通满族自治县西苇镇中心小学校课堂教学为例,借助于美术学、教育学等相关教学理论,进行满族剪纸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研究,找出在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全面而有效的解决方法,为今后的剪纸教学提供一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