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动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一项国家战略,科创中心是一项复杂性和难度都较高的工程,仅凭政府的力量远远不够,因此需要社会组织尤其是科技类社会组织的协同参与。社会组织一直是学界的研究热点,且在现实中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关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中的科技类社会组织参与,这类组织能够链接创新资源,激活创新潜力。在理论层面,本文主要以协同治理理论为分析视角,该理论的基本主张即“多元主体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到集体行动中,实现协同增效”,这与科技类社会组织同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建设上海科创中心的现实是相吻合的。在打造科创中心的战略背景下,各主体不再是原子化的个体,而是借助科技类社会组织搭建的平台和汇聚的资源,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开展形式各样的活动和项目,形成了一个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共同体。本文遵循对社会组织的法定分类标准,将科技类社会组织分为科技类社会团体、科技类社会服务机构和科技类基金会,在此基础上结合典型组织的实践作为案例来分析科技类社会组织的参与路径。本文以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作为研究背景,结合科技类社会组织的不同细分领域,以协同治理理论为支撑,主要从系统的外部协同上对科技类社会组织参与科创中心建设的不同路径做出解释。本文的安排和基本结论为:第一部分(绪论):对本文研究问题、研究意义、分析框架等做出解释,梳理近年来学界对科创中心的研究、社会组织参与国家治理的研究以及社会组织参与科创中心的研究,并指出科技类社会组织参与科创中心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第二部分(第一章):对本文的核心概念如科技类社会组织、上海科创中心做出解释,根据资料分析“参与”的具体内涵,并对本文的理论基础——协同治理理论做相应的介绍,同时奠定本文的理论分析基础。第三部分(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作为本文的核心部分,以不同类型的科技类社会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是科技类社会团体、科技类社会服务机构和科技类基金会,指出每种类型的组织的选择依据,结合典型实例,穿插协同治理理论分析科技类社会组织协同参与科创中心建设的路径。参与科创中心建设的主体很多,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主体都与其他主体搭建了协同合作的网络,共同推进项目的运作。第四部分(结语):对不同形态的科技类社会组织参与科创中心的路径做出归纳分析和宏观层面的比较,对全文做出总结和对未来研究做出展望。本文的初步结论为:在上海建设科创中心的进程中,不同形态的科技类社会组织参与科创中心的路径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本文关注差异性。其中科技类社会团体以政社协同、共同体建设和政策倡导的路径进行参与,科技类社会服务机构以政府、市场、社会三者协同、产学研贯通和填空与补充的路径进行参与,科技类基金会以服务科技创业、营造创业软环境的路径进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