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讨放线菌与中药材道地性的相关性,以传统中药牡丹皮道地产区铜陵、南陵以及非道地产区亳州、菏泽、洛阳健康生长的药用基原牡丹为研究对象,采集根际土样与根样,运用宏基因组技术进行药用牡丹根际和根内放线菌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研究;同时运用微生物传统的纯培养法,对不同产区的牡丹根际放线菌进行分离、纯化以及相关拮抗放线菌的筛选。研究表明根际与根内放线菌群落结构差异极显著(P<0.01),且根际放线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高于相应根内;有7株放线菌具有广谱拮抗性。具体结果如下: 1.对五产区药用牡丹根际土样进行检测,检出放线菌隶属1门、1纲、4目、27科、67属,其中Mycobacterium为菏泽区优势属,Nocardioides为亳州和铜陵区的优势属,Streptomyces为洛阳和南陵区的优势属。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显示放线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大小由高到低产区排序均依次为亳州>南陵>铜陵>洛阳>菏泽;PCA和Heatmap分析表明道地产区铜陵和南陵的根际放线菌群落组成结构及其系统发育相似且道地产区与亳州的相似度较高,与非道地产区菏泽、洛阳的相似度较低。 2.对五产区药用牡丹根样品进行检测,检出放线菌隶属1门、1纲、4目、24科,50属,其中Nocardioides在各产区均存在且为优势属。Chao1指数显示的放线菌丰富度由高到低产区排序呈菏泽>南陵>亳州>洛阳>铜陵。Shannon指数显示的放线菌多样性由高到低呈菏泽>亳州>南陵>铜陵>洛阳,且通过PCA和Heatmap分析均表明南陵、菏泽和亳州三个产区的根内放线菌群落结构相似、铜陵和洛阳产区的根内放线菌群落结构相似、但道地产区铜陵和南陵的根内放线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 3.从五产区牡丹根际土壤分离纯化出的97株放线菌中,有53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三种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筛选率已过半,达到54.6%。其中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有44株,筛选率高,达到45.4%,抑菌效果最高达到32.0mm(TL110-35);抑制白色念珠菌的有24株,筛选率较低,达到24.7%,抑菌效果最高达到25.2mm(HZ210-32);抑制大肠杆菌的有18株,筛选率最低,达到18.6%,抑菌效果最高达到20.2mm(NL3-310-48和BZ110-37),抑菌效果最高的菌株在铜陵、南陵、亳州、菏泽均有发现。牡丹根际拮抗放线菌筛选率在道地产区与非道地产区之间未呈现统一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