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入WTO之后,我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潮之中,企业的发展模式也被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影响。当今中国,已近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和市场,开展全球化经营,参与国际竞争。尽管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起步较晚,但我们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流量)实现了自数据发布以来①连续十年的增长,达到746.5亿美元(其中非金融类直接投资658.5亿美元,金融类直接投资60.7亿美元),同比增长8.5%②,再创年度投资流量的历史新高。截止到2011年底,中国海外企业已经遍布了世界五大洲的177个国家和地区,但从资金投向的区位分布来看,仍然存在着分布不均匀的情况。长期以来,亚洲、非洲和拉美-直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最集中的地区,我国对欧盟的直接投资占对外直接投资总量的比重非常小。欧盟是世界上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地区之一,我国企业对欧盟直接投资规模之小,与中欧之间庞大的贸易规模以及欧盟对华投资的规模均不成比例。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一方面欧盟各国深陷债务危机,信贷紧缩,市场流动性不足,企业资产价格下跌,一部分企业不得不出售资产缩减规模,这为我国赴欧盟投资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另一方面,欧盟对华反倾销越演越烈,客观上也促使中国企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布局产业链。西欧各国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和先进的管理、研发经验,东欧国家也具有地理位置优越、劳动力成本较低等多方面的优势。我国对欧盟的直接投资在金融危机后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近年来一些媒体和学者大力宣传当前是中国企业“抄底”欧洲的最佳时机,呼吁企业把握机遇,积极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然而,也有学者而开始呼吁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要理性,不能盲目跟风。在这种形势下,研究我国发展对欧盟直接投资越来越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回顾和分析前人关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上,梳理了十年来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的发展,对当前我国企业在欧盟直接投资的现状做出了多角度的分析,并结合当前我国对欧盟直接投资面临的机遇和约束,提出促进我国企业对欧盟直接投资的建议,对我国企业进入欧盟市场提供帮助。本文主要由六个主要章节构成。绪论部分从理论分析入手,通过对主要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以及我国学者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发展,探讨我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第二章是本文的重点,这里引用了我国商务部和国外研究机构的统计数据,通过多个角度的对比,全面分析中国企业在欧盟国家的直接投资现状,发现中国企业对欧盟的直接投资存在以下特点:起点低,发展快,投资向大国集中,东欧发展潜力较大,产业分布更加广泛等。第三章探讨了近年来我国企业赴欧盟直接投资的主要动机,主要分为开拓欧盟市场、规避反倾销壁垒、获取新技术等。第四章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进一步发展对欧盟直接投资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当前对欧盟直接投资有良好的国内政策支持,欧盟的金融危机为我国的直接投资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同时由于我国企业竞争力还不足,欧盟的经济前景仍不明朗,因此我国对欧盟直接投资同时也面临风险。第五章就我国政府和企业应如何把握当前对欧盟投资的时机,进一步促进对欧盟的直接投资提出了一些建议。第六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