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全球经济新增长极”的形成及中国的战略选择——基于二维分散性区位选择理论的分析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rnim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美国金融动荡导致全球经济下滑,东亚已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增长极”,形成抗衡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主要力量。而中国则成为东亚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从中国经济发展中受益,特别是具有地缘优势的东亚诸国。因此,研究东亚“全球经济新增长极”的形成及中国的战略选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分散性区位选择理论、产业集聚理论以及法人企业内部化理论,开创性的引用二维分散性区位选择理论进行研究。二维分散性区位选择理论较为完整的解释了东亚国际生产·流通网络的形成机理,此理论强调,分散化生产充分利用区位优势,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生产的分散和非控制力也增加了服务连接成本。二维分散性区位选择理论为研究东亚“全球经济新增长极”的形成及中国的战略选择提供了理论指导。 东亚“全球经济新增长极”形成的本质是东亚国际生产·流通网络的形成和发展。不论是从总体经济增长和生产能力,还是从消费市场容量来看,东亚都呈现出强大实力,通过扩散和回流效应拉动了世界经济发展。同时,区域内经济关系日益深化,特别是域内贸易迅速发展,中间产品贸易比重持续增加,说明了东亚国际分工正不断广化与深化,并逐渐形成自主的功能性经济发展体系,进一步证明了生产·流通网络促成了东亚“全球经济新增长极”的形成。 中国作为东亚“全球经济新增长极”的核心动力,主要体现在加工贸易和外资利用上,这也是中国实现经济发展以及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但是,中国的加工贸易和高新技术贸易中,海外企业控制了大部分,严重制约着其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影响着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升级。根据二维分散性区位选择理论,中国必须适应时代要求,作出新的战略选择。首先,要积极吸引外资,优化引进外资结构,使海外直接投资与加工贸易形成良好互动;其次,要培育本土企业,实现外资与本土企业有效结合,形成国民生产能力;再次,要形成产业集群。在此基础上,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外资,以本土企业为中心,培育产业集聚,充分发挥集群效应,作为一种新的竞争优势参与东亚国际生产·流通网络,形成东亚“全球经济新增长极”核心动力。同时,通过集聚效应,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有效降低服务连接成本,克服东亚生产·流通网络产生的新问题,进一步实现网络的活性化。
其他文献
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甄别理论开始受到理论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最优非线性定价、最优税制及最优规制当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而近十多年来,多维甄别理论成为了甄别理论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重要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现。但是由于多维甄别理论使用的数学工具超出了一般经济学者所掌握的经济范畴,限制了多维甄别理论的推广和应用,使之局限在研究该理论的少数专家当中。本文尝试把最简单的两类多维甄别模型应用到垄断的移动产品定价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