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变暖近年来成为了社会关注热点,影响了水文循环中降水、蒸发以及径流这些重要环节。水文气象要素的变化,意味着水资源的可利用性将发生变化,因此研究气候变化对水文气象要素的影响,对科学规划水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浙江省瓯江流域为研究对象,以1971-2000年为基准期,2041-2070年为未来期,收集了流域内气象、水文、土地利用等资料,选取了 CMIP5模式中的18个GCMs,利用统计降尺度方法BCSD对GCMs进行降尺度,将GCM数据与DHSVM水文模型耦合,模拟流域的水文过程,并深入分析瓯江流域水文气象要素以及极端水文事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情况。以下为论文所取得的主要成果:(1)经过降尺度的GCMs对温度和降水模拟效果较好,且温度的效果要好于降水,证明了 BCSD方法以及18个GCMs在瓯江流域的适用性。(2)未来情景下,最高温、平均温、最低温3个指标都可能增加,且RCP8.5下温度增量普遍高于RCP4.5。但在降水上,不同的GCMs呈现出不同的变化,降水量有增有减。从集合角度来看,温度增量的排序遵循夏季>秋季>春季>冬季,流域南部的温度上升幅度大于流域北部;降水量的相对变化遵循冬季>春季>夏季>秋季,流域南部的降水增量小于流域北部。RCP4.5、RCP8.5情景下,GCMs集合的年均降水量分别增加了 54.41mm和54.06mm。(3)DHSVM模型的敏感参数有降雨截留因子、侧向饱和传导率、土壤孔隙度、最小气孔阻抗等18个参数,模拟的水文过程与实测过程较为吻合,基本能体现径流变化过程,且月径流模拟效果优于日径流模拟效果。评价指标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及相对误差均在合格范围内,表明该模型适用于瓯江流域。(4)18个GCMs及其集合的未来年均蒸散发量均是增加的。GCMs集合的蒸散发在RCP4.5和RCP8.5情景下分别增加了 92.63 mm和86.16 mm,大于年均降水量的增量。(5)GCMs集合的年均径流量在RCP4.5和RCP8.5情景下减少,集合的月均径流量在8月和9月高于基准期,其余月份均低于基准期。5%分位点流量Q5和95%分位点流量Q95在大部分模式和情景下是减少的。不同重现期下,未来期的设计洪水大部分低于基准期,仅有少数GCMs是增大的。结果表明极端洪涝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可能将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