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制主体地位问题研究

来源 :淮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iiii119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有制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在建国之后的60多年里,我党和我国人民一直在进行不懈的探索。在过去历史发展阶段,受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左”倾思想路线的影响,我国形成了单一的纯而又纯的公有制经济格局。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进行探索和调整,党的十五大,正式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然而近年来,西方新自由主义的传入和泛滥,加上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调整指导思想上的失误,导致公有制企业和经济单位日益减少及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削弱和动摇,在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中滋生出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分析空想社会主义者和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经济制度的设想、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实践以及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论述的基础上,阐述了公有制为主体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则和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在我国现阶段的历史功绩。联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在结构调整中存在的各种社会思潮,指出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调整中的矛盾及问题。鉴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一些年来,理论界关于公有制主体地位若干问题的争鸣,文章对公有制主体地位与公有制主导地位之间的关系、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标准问题以及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指标问题进行了理论思考和实践分析,论证公有制主体地位与公有制主导地位的区别和联系、经济制度与经营资产的区别和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探析了在实践中我们应当坚持的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指标体系。联系国际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从吸取苏共亡党和苏联解体的教训、西方在我国推行西化与分化战略的威胁以及“私有化”倾向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等角度出发,论述目前我国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紧迫性。最后,遵循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规律和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规律,分别从生产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层次上,提出关于坚持、巩固和发展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基本思路。
其他文献
海洋产业对山东省发展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进一步做好海洋产业的开发工作,对山东省增进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促进陆海协调发展具有战略意义。2009年,胡锦涛在山东视察时提出
被监护人致害责任研究是现代侵权法领域的重大课题之一,我国《民法通则》第133条构建了被监护人致害责任的基本规定,随着《侵权责任法》的出台,其32条有对《民法通则》133条的沿
学位
城轨列车实际运行工况是变速载的,传统的定常转速齿轮研究不能满足动态特性分析的需要。为此,提出一种新的时变速载齿轮系统动态特性研究方法。综合考虑时变啮合刚度、时变外
高铁刑事犯罪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不仅严重侵害了铁路企业财产权,给国家造成了巨额经济损失,而且危害了高铁建设施工和高铁运营安全。从我院办理的高铁刑事案件反映的情况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执政之基,是党改革创新的前沿阵地,对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意义重大。然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村民自治制度在农村社会的广泛推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
后TRIPs时代,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具有“TRIPs-plus”特征的国际知识产权条约出现,力图拓宽保护范围、增强执法效力、减少弹性规则,以主导知识产权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