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不规则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及评估——以新老规范交替时期某影剧院工程为例

来源 :新疆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hz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为代表的新一批建筑类设计规范自2010年起逐步开始实施。新规范的修订对当地建筑房屋带来诸多影响。本文以某地区标志性建筑之一的影剧院工程为例,展开了一系列研究。由于该工程的结构形式为平面不规则框架结构,且设计与施工处于新老规范交替时期,基于这些特点及工程所处特殊时期,本文做了以下工作。  首先,对部分新老建筑类规范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相关的条文进行对比分析。从理论上找出新规范的修订对该地区框架结构设计产生的影响。其次,对某影剧院工程基于新老规范下 PKPM软件设计计算成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一方面,新规范的实施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过程中地震作用、内力大小等均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进而使构件的配筋量发生变化。其中柱纵向钢筋量增幅达15%,这样的变化使得一些构件原有配筋量无法满足现行规范要求;另一方面,该工程的结构位移比超出规范限值。位移比的超限,使该工程成为严重不规则结构。为评估该工程抗震性能能否满足要求,运用EPDA弹塑性静力分析软件,对该工程进行弹塑性静力分析(Push-over分析),通过计算结果对其进行抗震性能评估,最终得到该建筑抗震性能安全的结论。
其他文献
水工隧洞属于地下隐蔽工程,具有它的特殊性。其一旦开挖形成就改变了岩体原来的平衡状态,从而引起孔洞附近的应力重分布,导致岩体的变形,严重时甚至发生崩塌,所以在水工隧洞中常需
  以关键层理论为基础,运用材料力学理论、弹塑性力学知识及变形分析方法,综合考虑覆岩岩性和地层岩性结构、煤层开采高度、开采尺寸、垮落岩石的碎胀性等因素,研究了采动岩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