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源土壤调理剂的制备及应用性能研究

来源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e33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农业活动导致耕地质量日益衰退,这严重影响了土地的持续生产能力。现有的土壤调理剂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土壤质量下降的速度,但其往往会存在一些问题,如生产成本高、在土壤中难降解、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等。环境友好、可持续、智能控释是未来土壤调理剂的发展趋势,土壤调理剂在追求高效性的前提下还要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天然源大分子不仅自然丰富度高、可持续再生,还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将天然源大分子制备成微胶囊用于解决土壤问题,具有实践和理论研究意义。(1)本文将天然源大分子明胶、壳聚糖作为载体负载磷酸镁铵、黄腐酸,再利用乳化交联法制备成多孔状载药缓释GL/CS/MAP-FA微球。GL/CS/MAP-FA微球表面存在大量的孔洞,内部具有三维网络状通道,这些结构有利于微球与环境间的物质交换。GL/CS/MAP-FA微球在水溶液中的黄腐酸释放周期可达到200h以上,缓释过程符合抛物线模型(R~2>0.95),控制步骤为外表面/边缘扩散过程,释放过程还伴随着大分子的溶解及磷酸镁铵的解离。GL/CS/MAP-FA微球主要通过化学吸附的方式固定重金属Cu2+,吸附率可达80%以上,吸附物与被吸附物之间存在电子转移过程。GL/CS/MAP-FA微球对环境中的植物、微生物等无毒,而且对植物生长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2)本文将天然源大分子甲基纤维素作为载体负载凹凸棒、黄腐酸、硫酸镁及硫酸钾,再利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热敏性甲基纤维素微胶囊。甲基纤维素微胶囊表面存在大量的孔洞,这有利于微胶囊的快速吸水。甲基纤维素微胶囊在吸水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热敏性,25℃时吸水率可达微胶囊自重的10倍以上,35℃时吸水率是自重的5-7倍。砂子中加入微胶囊后,砂子的持水、保水能力都明显提高。甲基纤维素微胶囊的黄腐酸释放周期可达48h,释放过程符合抛物线模型(R~2>0.93),环境温度为25℃时微胶囊释放过程还伴随有甲基纤维素的溶解。甲基纤维素微胶囊可以降低黄腐酸在淋洗浸出过程中近50%的损失,减少黄腐酸在表面迁移过程中近20%的损失。甲基纤维素微胶囊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能有效促进植物生长。
其他文献
AZD4547(1)是阿斯利康公司研发的一款选择性FGFR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Rs)高表达的实体瘤和肺癌。目前处于临床Ⅱ、Ⅲ期。近些年来,FGFR抑制剂越来越受到关注,已成为靶向药物研究热点之一。本论文对FGFR抑制剂AZD4547的合成进行改进,设计并优化了关键中间体5-(3,5-二甲氧基苯乙基)-1H-吡唑-3-胺(7)和药物AZD4547(1)的合成路线,并且对各步
学位
目的:通过对肾茶的本草及药用考证,总结肾茶的用药规律;应用色谱法和核磁共振技术,研究肾茶活性部位肾茶总黄酮的化学成分;基于HPLC法,建立肾茶总黄酮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为肾茶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研究内容:本文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基于古今文献对肾茶进行溯源,对包含肾茶功效及组方等方面进行考证分析,研究肾茶配伍特点和现代应用特点。第二部分为肾茶总黄酮的化学成分研究,结合前期对肾茶化学
学位
槲皮素是研究最广泛的黄酮醇类化合物之一,近年来,槲皮素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槲皮素本身存在抗肿瘤活性较低、溶解性差、作用靶点不明确等缺点,限制其直接作为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目前已有槲皮素衍生物QC-12用于肿瘤治疗处于临床Ⅰ/Ⅱ期研究,提示基于槲皮素结构修饰以发现抗肿瘤新药具有可行性。本论文以槲皮素为先导化合物,通过对其不同位点修饰,共设计合成A、B、C三类化合物以提高槲皮素
学位
癌症和恶性肿瘤是人类医学史上难题,到目前为止很多治疗方法如:化疗、光热疗、磁热疗等等应用于控制肿瘤的发生发展。其中,热疗被认为是副作用较小且效果显著的治疗方式而受到广泛关注。纳米粒子作为热疗的主要介质也备受关注,但纳米粒子结构不稳定,易分散泄露,不易在肿瘤部位蓄积且细胞毒性大,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增加游离药物的细胞内在化,同时降低细胞毒性成为改善治疗效果的主要目的。硅质体是有机硅氧烷包裹在外的网状
学位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值模拟方法已经成为现代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和工具,其中,计算流体力学是数学、流体力学和计算机科学结合的产物,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门交叉学科,它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来求解化工中的流动控制方程,用于发现各类流体的流动情况及规律。如今,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领域,并成为工程设计中越来越重要的设计工具,也是众多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工具。其中,格子玻尔兹曼是一种有效而强
学位
目的:通过对CKD2-4期合并HUA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研究,以期为CKD合并HUA患者的早期预防及中医相关治疗提供新的参考思路。材料与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间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住院期间确诊为慢性肾脏病(CKD)2-4期的患者,共收集350例患者,后期整理病例资料过程中按照纳排标准进行筛选,最终共有302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将收集到的结果根据
学位
目的:探讨高良姜素对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沙鼠的作用,以及其对海马神经元作用机制的初步探讨。材料与方法:将60只雄性沙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高良姜素低剂量组(25 mg/kg)、高良姜素中剂量组(50 mg/kg)以及高良姜素高剂量组(100 mg/kg),通过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MWM)方法
学位
膜分离技术以分离膜为介质,在分离过程中,利用膜两侧的压差和浓度差作为推动力来对原料液中不同组分进行选择性分离,是一种分离效果好、操作简易、节能和低成本的分离技术。随着膜分离技术的不断发展,聚醚砜(PES)因具有稳定的理化性质和良好的热力学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但由于PES膜具有较强的疏水表面,在水处理过程中容易发生吸附污染,导致膜的质量问题,如膜使用寿命缩短、分离效率低等,增加其运营成本,限制了PES
学位
蛋黄蛋壳结构的纳米材料是核壳纳米材料中的一类特殊的结构,它具有可移动的功能化的核,外层为包覆着功能化的壳,在可移动的核与壳之间存在着空隙,形成中空结构。蛋黄蛋壳结构一方面为均相催化提供了封闭的环境,另一方面它们在核和中空壳中的可定制性赋予了蛋黄蛋壳结构纳米材料新的特性,从而使其在催化,锂离子电池和纳米医学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通常,制备蛋黄蛋壳结构的策略是基于模板辅助的选择性刻蚀法,但通用路线意味
学位
分子印迹技术是一种能对预定目标分子制备出对其具有特异性吸附作用的高分子聚合物的技术。因其具有高选择性、高吸附性等特性被应用于诸多领域,如复杂体系中微量成分的富集、生物传感器和催化等。光响应印迹技术是第二代印迹制备技术,通过赋予其光感效应,增加了光响应的操控开关,实现了印迹聚合材料对目标分子的精准识别,有效的提高了检测和识别效率。本论文将光响应功能单体分别接枝在硅基表面和中空微球上,分别以活性成分苦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