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94例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预后分析目的:探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5年1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94例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enteropancre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GEP-NENs)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统计94例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男性65例,女性29例,男女比例2.24:1。年龄介于22岁和82岁之间,中位年龄56岁。胃部发病最多,共计62例;其次为胰腺,共计24例;小肠4例;直肠4例。67例患者行内镜检查均发现病灶。87例行CT检查,其中85例发现病灶,2例未发现病灶。手术治疗的患者共91例,其中根治性手术患者共68例,姑息性手术为22例,内镜下切除患者仅1例,因远处转移保守治疗患者为3例。94例患者均报道肿瘤大小,直径位于0.5-20cm之间。>2cm共79例占84.04%。肿瘤侵润深度(T分期)共94例,T1总共15例,占总例数的19.0%,T2共19例,占24.1%,T3共11例,占13.9%,T4共34例,占43.0%。淋巴结转移情况者共73例,其中有淋巴结转移者49例。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67.1%。ki-67阳性指数共89例,≤2%者15例(16.9%),3-20%者9例(10.1%),>20%者65例(73.0%)。突触囊泡蛋白(Syn)的阳性率为100%。嗜铬粒蛋白A(Cg A)的阳性率为73.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率为49.2%。94例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中共随访到86例,随访率91.5%。死亡26例,均为肿瘤复发转移死亡。总生存率为69.8%。中位随访时间为36.000±7.224个月。生存分析显示男性、发生于直肠的肿瘤、T1,T2、无淋巴结转移、Ki-67阳性指数小于2%、铂类+氟尿嘧啶类及根治手术治疗的患者预后较好,发病于小肠是患者预后差的独立指标。结论: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性预后较好。GEP-NENs好发于胃,其次是胰腺,小肠及结直肠较少见。综合内镜、影像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有助于GEP-NENs诊断。Syn、Cg A及NSE是GEP-NENs患者诊断最主要的免疫组化指标,Syn的阳性率更高,临床上联合检测准确度较高。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男性、发生于直肠的肿瘤、T1,T2、无淋巴结转移、Ki-67阳性指数小于2%、铂类+氟尿嘧啶类及根治手术治疗的患者预后较好,发病于小肠是患者预后差的独立指标。第二部分80例胃肠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患者的预后分析目的:探讨影响胃肠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临床病理特征及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5年1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胃肠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全部80例胃肠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患者,男性71例,女性9例,男女比例7.89:1。年龄位于37-77岁之间,中位年龄61岁。手术治疗的患者共77例,其中根治性手术为58例,姑息性手术为19例,因远处转移保守治疗患者为3例。75例患者肿瘤直径位于1.5-15cm之间。4-7cm占58.67%,大于7cm占33.33%。肿瘤T分期,T1 8例,占8.5%;T2 15例,占16.0%;T3 7例,占7.4%;T4 64例,占68.1%。Syn共78例,72例为阳性,阳性率为92.3%;Cg A共79例,阳性31例,阳性率为39.2%。NSE共65例,阳性24例,阳性率为36.9%。80例胃肠癌伴NED患者,随访到65例,死亡34例,随访率81.25%,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4.000±2.786个月。总生存率为47.7%。性别(P=0.002)及肿瘤发病部位(P=0.009)之间对患者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P=0.047)及根治性手术治疗(P=0.041)患者预后好。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胃肠癌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的胃肠癌较一般胃肠癌预后不良。女性及小肠部位的肿瘤患者预后较差。女性及非手术治疗是患者预后差的独立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