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具有致命性的慢性非肿瘤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预后差,每年整体人群的患病率呈逐渐增长趋势,估计以每年11%的比例增长[1]。患者从被诊断为IPF之日起平均存活时间通常是2~5年,患者常因丧失肺功能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所以要早期诊断和最佳治疗的十分重要。但传统治疗的药物如皮质类固醇和免疫制剂不良反应较多且疗效一般。吡非尼酮是一种新型的广谱抗纤维化复合物,主要通过抑制胶原合成和减少成纤维细胞增生起抗纤维化作用,比传统的皮质激素疗法治疗肺纤维化的临床有效率更高,副作用更小,已被最新版的国际特发性肺纤维化指南列为最高等级的推荐用药之一。目前关于吡非尼酮的代谢酶研究较为缺乏,CYP3A4作为一种广谱的代谢酶,对多种药物的口服吸收均有影响。肠道CYP3A4酶的活性可被西柚汁抑制,目前尚未有研究表明CYP3A4与吡非尼酮代谢的关系。 研究目的: 目前吡非尼酮在国外已经上市,但在国内尚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属于3.1类新药,按照新药注册管理办法需要评价其在中国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其临床试验剂量多少合适需要做中国人群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本研究拟开展以中国健康受试者为研究对象,考察单次不同剂量下,以及多次给药后吡非尼酮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情况,同时考察不同饮食条件(空腹、高脂肪高能量餐、西柚汁)对吡非尼酮代谢的影响,为制定吡非尼酮Ⅱ期临床试验方案和撰写适合中国患者的药品说明书提供参考依据。 研究方法: 1、本研究以氘代吡非尼酮为内标,乙腈为蛋白沉淀剂,ZORBAX Eclipse Plus C18(4.6 mm×100 mm,3.5μm)为色谱柱,乙腈-水(90:10,V:V,含0.005 mol·L-1甲酸铵和0.1%甲酸)为流动相,建立人血浆及尿中测定吡非尼酮和5-羧基吡非尼酮的LC-MS/MS检测方法。 2、本研究纳入10名健康受试者(汉族),男女各半,随机分为5组,采用单中心、开放、随机试验,考察低(200 mg)、中(400 mg)、高(600 mg)三个剂量的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400 mg tid)后吡非尼酮及5-羧基吡非尼酮的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同时测定上述10名健康受试者单次口服低(200 mg)中(400 mg)高(600 mg)剂量吡非尼酮片后0-12 h尿液中原药和5-羧基吡非尼酮的排泄率。 3、本研究另纳入10名健康男性受试者(汉族),随机分为空腹、进食两组,采用单中心、开放、随机、双周期试验,考察单次口服400 mg吡非尼酮后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后,再考察西柚汁同服400 mg吡非尼酮对吡非尼酮的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结果: 1、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吡非尼酮和5-羧基吡非尼酮,其中吡非尼酮、5-羧基吡非尼酮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05~25 mg·L-1和0.005~5 mg·L-1,回收率分别为92.08%~96.96%和98.23%~101.08%,准确度分别为88.27%~101.28%和97.41%~102.53%,批内精密度分别为1.04%~5.93%和1.68%~9.26%、批间精密度分别为1.19%~10.7%和0.67%~16.23%,基质效应分别为87.48%~96.28%和94.05%~98.89%,药物在溶媒中经室温放置0 h、3 h及冰箱4℃放置1 d、35 d和42 d稳定,在基质中经室温放置0 h和24 h,QC血浆样品经冻融1次、2次、3次,-20℃冻存1 d、12 d和22 d稳定,且检测方法的特异性高。 2、LC-MS/MS法测定人尿液中吡非尼酮和5-羧基吡非尼酮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均为0.005~5 mg·L-1,回收率分别为92.23%~101.08%和95.30%~102.26%,准确度分别为89.73%~104.16%和97.44~109.4%,批内精密度分别为1.20%~5.60%和3.34%~9.53%、批间精密度分别为0.96%~2.56%和3.34%~9.53%,基质效应88.61%~96.32%和91.37%~97.24%,药物在溶媒中经室温放置0 h、3 h及冰箱4℃放置1 d、35 d和42 d稳定,在基质中0 h和24 h,QC尿药经冻融1次、2次、3次,-20℃冻存3 d、14 d和47 d稳定,且检测方法的特异性高。 3、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中(男女各半)进行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显示,单次口服给药吡非尼酮片200~600 mg,吡非尼酮的Cmax分别为5.10±1.50 mg·L-1,9.58±2.67 mg·L-1和14.64±3.46 mg·L-1,5-羧基吡非尼酮的Cmax分别为2.81±1.40 mg·L-1,3.77±1.70 mg·L-1和5.64±3.28 mg·L-1;吡非尼酮的AUC分别为13.89±7.58 mg·h·L-1,29.18±11.16 mg·h·L-1和44.80±18.25 mg·h·L-1,5-羧基吡非尼酮的AUC分别为7.32±3.1 mg·h·L-1,12.96±4.1 mg·h·L-1和20.32±6.68 mg·h·L-1。吡非尼酮的Cmax和AUC均随剂量增加而增加,其中Cmax与给药剂量成比例增加,AUC与剂量的比例关系不明显。 4、多次口服给药(400 mg tid)吡非尼酮及5-羧基吡非尼酮的Cmax分别为10.09±2.58 mg·L-1和5.04±1.94 mg·L-1, AUC分别为27.12±13.12 mg·h·L-1和17.92±4.86 mg·h·L-1,蓄积因子分别为0.93±0.034和0.91±0.005,显示吡非尼酮及5-羧基吡非尼酮多次给药后无明显蓄积倾向。 5、低(200 mg)、中(400 mg)、高(600 mg)三个剂量组,尿中12 h吡非尼酮的累积排泄率分别为0.38%、0.38%和0.34%,5-羧基吡非尼酮尿中12 h累计排泄量占给药剂量的83.75%、84.35%、81.53%。 6、10名健康受试者药代动力学试验单次给药期间共发生不良事件7例9人次,多次给药期间共发生不良事件5例7人次,均为轻度不良事件。 7、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中(男性)进行的进食影响试验研究中显示,进食高脂肪高热量餐后、西柚汁和空腹给药吡非尼酮的Cmax分别为5.89±1.10 mg·L-1和5.43±1.16 mg·L-1、11.16±2.95 mg·L-1,AUC分别为21.86±4.57 mg·h·L-1、23.74±5.24 mg·h·L-1和26.62±5.21 mg·h·L-1,t1/2分别为2.17±0.22 h、2.52±0.29 h和2.13±0.31 h,脂肪高热量餐后和西柚汁均比空腹给药的Cmax显著降低,Tmax显著变大,AUC略降低,脂肪高热量餐后与西柚汁药动学参数相似。 8、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中(男性)进行的进食影响试验研究中显示,进食高脂肪高热量餐后、西柚汁和空腹给药5-羧基吡非尼酮的Cmax分别为2.82±0.55 mg·L-1、2.81±0.72 mg·L-1和4.09±0.83 mg·L-1,AUC分别为12.31±3.10 mg·h·L-1、12.19±2.02 mg·h·L-1和14.04±2.19 mg·h·L-1,t1/2分别为2.05±0.21 h、2.13±0.20 h和2.09±0.61 h,脂肪高热量餐后和西柚汁均比空腹给药的Cmax显著降低,Tmax显著变大,AUC略降低,脂肪高热量餐后与西柚汁药动学参数相似。 结论: 1、本文建立了快速、选择性强、简便可靠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并用于测定人血浆中吡非尼酮和同时测定人尿中原形及代谢产物5-羧基吡非尼酮的浓度。 2、本试验显示,中国健康受试者单次口服给药吡非尼酮片200、400、600 mg,多次口服给药(400 mg,tid)后药动学特征与国内外相关研究基本一致,在Ⅱ期临床研究中亦可参照吡非尼酮使用国外说明书用药剂量进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3、吡非尼酮以原型的形式经肾排泄很少,主要以代谢产物5-羧基吡非尼酮经肾排泄。 4、西柚汁和餐后给药都是使吡非尼酮和5-羧基吡非尼酮的Cmax、AUC降低, Tmax变大,即高脂高热量餐和西柚汁同服均使吡非尼酮的吸收时间滞后,肠道CYP3A4酶抑制对吡非尼酮代谢的影响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