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治理视角下农村畜禽养殖污染监管机制优化研究--以山东省F县为例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rc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农村畜禽养殖业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周边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前,畜禽养殖污染已经成为农业污染的首要污染源。因中国农村畜禽养殖业存在养殖面广、养殖数量大、养殖地点分散和隐蔽等特点,传统的“自上而下”政府单向管控型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模式的监管作用有限。政府如何吸纳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等其他相关利益主体参与治理,以加强对农村畜禽养殖污染的有效监管,已成为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面临的重要难题。然而,以往关于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方面的研究多是侧重于防治技术层面,关于农村畜禽养殖污染监管的研究相对薄弱,仅有的研究也多是从政府的监管角度进行分析,对其他主体参与监管方面的研究比较薄弱,尤其缺乏对农村畜禽养殖污染的参与式监管机制进行系统研究。因此,本文选取参与式治理视角,从监管主体、依据、标准、手段和方式等不同构成要素视角出发,对农村畜禽养殖污染的参与式监管机制进行研究。
  本文主要运用个案研究、访谈、定性分析等方法,选取山东省畜禽养殖大县即F县作为研究对象,从参与式治理视角,分析F县农村畜禽养殖污染监管机制。研究发现,F县农村畜禽养殖污染监管已经在主体、依据、标准、手段和方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以下监管难题:以政府为主缺乏其他主体的协同参与、缺乏专门性的畜禽养殖污染监管政策、监督管理的考核标准设计不合理、缺乏建立完善的人性化监管手段、“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效果不佳。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监管理念落后、规制主体参与权力不对等、规制依据的内容设置不完善、未建立统一的监督考核标准体系、以政府强制手段为主,忽视社会柔性监管手段、“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缺乏创新性。为此,提出以下建议:更新监管理念、充分重视各主体的参与监管作用、完善鼓励各主体参与监管的政策法律体系、完善参与监管的考核标准体系、实现参与监管手段的多元化、构建长期有效的参与监管方式。
其他文献
法权国家的建设本质上就是追求国家、社会与政权、政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越南共产党作为越南社会发展的核心发动机,想要发挥方针引领的作用,就应设置坚决有效的党内监督制度。党内监督制度本身作为法权国家建设的重要部分,保障执政党纯洁性与合法性的同时,也就是在保障法权国家建设的可持续性。法权国家建设的核心要求是依宪治国。越南法权国家的建设,以“六大”以来全面革新主张的法权国家建设为背景,到“第十一届代表大会”
移民搬迁安置型社区作为国家“十三五”规划期间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的壮举,主要通过空间位移、规整空间安排来构建多层次社会关系,从而阻断贫困人口的代际传递。而移民搬迁安置型社区公共空间作为一个公共资源系统,供社区全体居民进行沟通交往的同时也存在非排他性和资源单位竞争性,若缺乏规范难免会出现“拥挤效应”和“过度使用”。处于后搬迁时代的移民搬迁安置型社区因其组成人口复杂、经济基础薄弱、社会资本不足等特征,在社
扶贫是最重要的政策之一,不仅对越南,而且对许多国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政策。农村地区和山区都是贫穷家庭比例最高的地区,折行扶贫政策已经促进了越南的经济发展,采用扶贫政策与新农村建设政策相结合已经得到很多成就:全国贫困家庭的数量已经大大减少,全国许多省市为农民提供了免费植物种子,免税和技术转让,并取得了积极的结果,其中特别是谅山省折行扶贫政策方面做得很好,谅山省大部分人口都是少数民族,经济主要依靠农业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舆论搭上了网络飞速发展的快车。网络舆论在发挥政务监督作用的同时,也给社会治理带来巨大挑战。网络的虚拟性和开放性造成公众互动中非理性、偏激化的言论增多,不仅混淆视听,扰乱民心,还成为社会发展的不安定因素。政府部门有责任回应群众问责,重视群众诉求,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不断提高政府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和舆情管理水平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政府在网络舆论引
学位
基金会是依靠吸纳社会资源实现生存和发展的非营利组织,其资源依赖属性使得信息披露成为基金会运作的内在要求。本文以贾纳·E·赫茨琳杰的DADS理论为研究视角,以广西壹方慈善基金会为研究对象,着重从信息产生动力、信息处理、传播和保障四个方面,研究信息披露机制的构建问题,以期为我国其他基金会提供改善信息披露的经验借鉴。  信息披露机制主要由动力机制、信息处理机制、传播机制和保障机制构成。动力机制是基本和前
学位
社会组织联盟作为社会治理新主体,其治理功能的发挥对区域发展有重要作用。本文以结构功能主义为研究视角,以辽宁省A联盟为研究对象,着重从协调、整合、服务和维系四个方面,研究联盟社会治理功能发挥的情况,寻找影响联盟治理功能发挥的因素。通过实地调研和进行访谈,本文的主要发现是:  联盟在社会治理中主要发挥社会关系协调功能、公共服务达成功能、社会资源整合功能与社会文化维系功能。协调功能是联盟的基础功能,联盟
乡村文化振兴战略是新时期党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新要求,然而其实践中常常遭遇碎片化困局,探寻乡村文化振兴碎片化的治理之道成为了本文的研究起因。武鸣区被誉为“中国壮乡”,其文化特点突出,文化建设历史悠久、成果丰硕,是研究乡村文化振兴的典型案例。而整体性治理理论是目前公共治理中的前沿理论,主治碎片化问题,因此本文选择将其作为分析工具。在研究开始之前,本文首先对相关概念与理论进行了详细诠释;其次对武鸣区乡村文
高等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国家与地区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推动力。事实上,美国“硅谷”、北京“中关村”的成功经验,证明了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对区域城市的发展和繁荣起着至关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区域创新提供了根本性的原动力和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把握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战略定位和历史使命,将高等教育发展与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相联。《国家中长期
学位
本文以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理论和政府干预理论为理论工具,并根据扎根理论构建新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干预策略类型框架,对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干预策略的数量变迁、主题结构、频率分布等外部供给特征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然后将返乡创业者作为干预策略的评价主体,对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干预策略评价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比较各个干预策略在不同维度上的异同。此外,本文综合采用文献可视化分析法、政策文本
学位
在众多类型的水源地中,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涉及人口多、污染源反复出现、利益关系复杂、保护难度大。因此,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开始运用政社互动治理的方式来保护水源地,但从实践效果来看,政社互动机制运作并不是十分成熟,急需新的理论指导。然而,国内外关于水源地保护的研究多是从政府责任、公众参与、利益相关者等视角的研究,而关于地方治理中的政社互动机制的研究局限于从互动主体和客体及互动方式等静态要素的角度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