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城市群就业空间结构及集散趋势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ght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津冀城市群是我国重要的国家级城市群之一,其地理范围包括了我国的首都北京、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天津以及河北省的11个地级市。然而,京津冀三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城市等级规模结构不合理,资源分配不均衡,京津两地中心地位突出,特别是北京的“大城市病”严重,这些问题影响了京津冀城市群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要求下,调整和优化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结构成为了解决该区域发展问题的突破口。其中,就业分布是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重要方面,对就业空间结构的把握是优化区域整体空间结构的前提。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在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区域空间结构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整理了 2000年到2012年分区县的就业人数和就业密度数据,从就业分布的视角出发,运用空间统计方法,特别是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ESDA),并结合GIS的空间分析技术,研究了京津冀城市群就业空间结构特征及其集聚——扩散趋势。首先,本文利用四分位图和核密度图分析了 2000年到2012年京津冀城市群就业密度的总体空间差异及变化,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就业密度总体分布极不均衡,表现为西北部与东南部的差异、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差异以及城市内部中心区域与周边区县的差异。就业空间特征表现为以北京为强中心的多中心结构,并形成京津、京唐秦、京保石三个就业集中分布的轴线。按照就业密度差异将京津石划分为一级就业中心,保唐沧邢邯为二级就业中心,张秦为三级就业中心,承廊衡为四级就业中心。然后,本文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证明,2000年到2012年京津冀城市群就业的整体空间集散特征表现为集聚趋势明显且仍在进一步集聚,并且区域内部存在相对稳定的高就业密度集聚区和低就业密度集聚区,区域就业密度分布差异明显。其次,本文通过就业重心和标准离差椭圆说明,2000年到2012年京津冀城市群就业重心整体偏北且变化不大,就业分布的主要方向为“东北——西南”,就业分布核心区为北京、天津、廊坊、唐山、保定、石家庄、沧州地区,且核心区范围在缩小,就业向核心区集聚趋势进一步加强。再次,本文利用区位商、行业集中率和空间基尼系数三个指标,研究了京津冀城市群分产业分行业的就业集聚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行业集中分布在城市群中的几个重要城市,2008年到2012年各产业各行业就业分布集散趋势的不尽相同。第一产业就业分布呈扩散趋势,第二、三产业就业分布呈集中趋势。京津冀城市群在第三产业的就业上集聚程度较高,具有比较优势。唐山、天津、北京分别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就业上最具优势,各个城市也在不同的产业和行业的就业中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最后,本文从提高市场开放程度、明确产业功能定位、促进人力资源互通互融、完善交通网络系统、促进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强生态环保合作等几个方面对优化京津冀城市群就业空间布局提出建议。
其他文献
<正>石渠县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部,是四川省海拔最高、面积最大、位置最边远的县,平均海拔4250米,与西藏的那曲县、青海的玛多县并列为全国海拔最高的三个县。它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