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补脑Ⅰ号对心肾两虚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NGF及血管内皮细胞CD31表达的影响。并进行动物实验,观察补脑Ⅰ号对实验动物血清中BDNF、NGF、CD31水平表达及蛋白的表达的影响,从神经、血管源性机制探讨AD的可能发病机理及补脑Ⅰ号干预作用。 方法:1.临床研究:选择符合选例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前者在服用多奈哌齐基础上加服用补脑Ⅰ号,后者服用多奈哌齐,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外周血BDNF、NGF、CD31表达变化,对量表及血清BDNF、NGF、CD31浓度进行统计分析。 2.实验研究:正常组来源C57野生型小鼠(3月龄)12只,36只APP/PS1双转基因痴呆小鼠,3月龄,雄性,体重(25-30)g,SPF级实验室独笼,适应性喂养7天。实验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多奈哌齐组、补脑Ⅰ号+多奈哌齐组。参照《药理实验方法学》及相关文献计算补脑Ⅰ号灌胃给药灌胃1个月,末次灌胃2h后,小鼠眼球取血。ELISA检测:BDNF、NGF、CD31血清中表达。免疫组化检测:BDNF、NGF、CD31蛋白表达。 结果:1.临床研究: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MMSE评分、中医症候评分、ADL评分比较,BDNF、NGF、CD31血清水平检测(P>0.05),说明收集病例具有可比性;经治疗3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MMSE评分升高(定向力、即刻回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回忆力、语言能力、注意力和计算力无显著差异P>0.05),中医症候评分、ADL评分降低,BDNF、NGF、CD31表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MMSE评分升高,中医症候评分、ADL评分降低,BDNF、NGF、CD31表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症候积分评定疗效,治疗组有效率90%,对照组43.3%;安全性分析:治疗前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无不良反应。 2.实验部分:BDNF、NGF、CD31免疫组化检验结果提示:与模型组比较,多奈哌齐组BDNF、NGF蛋白表达增加(P<0.05),CD31增值不明显(P>0.05);与多奈哌齐组比较,补脑Ⅰ号+多奈哌齐组BDNF、NGF、CD3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 ELISA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多奈哌齐组小鼠血清中BDNF、NGF含量增高(P<0.05),CD31增值不明显(P>0.05);与多奈哌齐组比较,补脑Ⅰ号+多奈哌齐组血清中BDNF、NGF、CD31含量增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1.在多奈哌齐治疗基础上,补脑Ⅰ号能更好改善AD或AD前期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好,值得更深层次的研究和临床应用。 2.在多奈哌齐治疗基础上,补脑Ⅰ号可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NGF增值及血管内皮细胞中CD31的水平表达,可从神经、血管源性机制探讨AD的病理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