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英中金属元素迁移扩散及其机理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hula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电子工业和光伏产业发展迅速,对高纯石英的需求量不断增大。而一、二级优质水晶资源日益枯竭,探索用普通石英代替水晶制备高纯石英的技术具有战略意义和应用价值。对中国西南某地精制石英砂,分别在真空与氮气气氛下焙烧,研究不同焙烧温度下石英相变热中杂质金属元素迁移扩散的规律,对于揭示高纯石英纯化机理是一种新的尝试。采用XRD、ICP、光学显微镜以及电子探针分析进行矿物学研究,旨在查明金属元素在石英中的赋存状态及化学含量。在石英相变热作用下,利用不同气氛作为保护气体并诱导杂质金属元素向石英表面迁移扩散,从而达到纯化的目的。采用ICP、XRD、SEM、XPS等测试分析技术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得到以下结论:1.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所用石英SiO2含量高达99.968%,主要杂质金属元素为Na、K、Fe、Al、Ca等,占杂质元素总含量的87.14%。杂质元素主要富集在微米级矿物包裹体和流体包裹体中,其中主要杂质矿物包裹体有云母类、长石类、透辉石等铝硅酸盐矿物和含铁、钛的金属矿物,此外还有少量表面浸染铁。2.焙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焙烧去除石英中的Na、K、Fe元素杂质效果良好,而去除Al、Ca元素的效果一般。⑴在真空条件下,焙烧温度为1500℃,焙烧3h时,石英样品中的Na元素含量从50.91μg g-1降至15.14μg g-1,去除率达72.22%。⑵在氮气气氛下,焙烧温度为1500℃,焙烧3h时,石英样品中的K元素含量从23.43μg g-1降低至5.73μg g-1,去除率为75.54%。⑶在氮气气氛下,焙烧温度为1500℃时,焙烧3h,Fe元素的去除效果最好,石英样品的铁元素含量从17.78μg g-1降至2.45μg g-1,去除率达86.22%。⑷优化的工艺条件:在氮气气氛下,焙烧温度1500℃,焙烧4h,石英中的总金属杂质含量从179.65μg g-1降至108.68μg g-1,作业去除率达39.50%。这是因为在相同试验条件下,金属元素的物理、化学特性不同,迁移扩散的效果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3.焙烧温度为1500℃时气氛对石英相变的影响明显。理论上1447℃时石英开始转变为方石英,方石英化过程中石英晶胞参数必然发生改变。XRD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氮气气氛中方石英的转化率明显高于在真空条件中的转化率。晶胞参数的计算结果表明,600℃~900℃焙烧区间,温度和气氛对晶胞参数的影响甚微,1500℃时,温度和气氛对晶胞参数的影响明显。说明1500℃时石英晶体获得足够的热能促使石英向方石英晶型转换,此时石英晶格中原子也会发生定向重排。气氛的诱导和热能的双重作用导致填隙原子(K、Na、Li即Al原子的配位原子)或取代Si原子的Al原子向表面发生迁移。4.XPS分析结果表明,在氮气气氛下,1500℃焙烧4个小时后,石英样品表面的K、Na、Al、Ca等金属杂质元素含量明显降低。说明1500℃时,杂质金属元素在气氛的诱导和热能的双重作用下向石英表面发生迁移并扩散,石英得到了纯化。
其他文献
高校新教师岗前校本培训是打造一流师资队伍的关键举措.综合分析C9大学新教师岗前校本培训文本后发现,当前高校新教师岗前校本培训的制度构建主要体现在培训目标、组织机构、
学位
乌龙泉矿分东区与西区开采,为满足武钢公司对优质石灰石的需求,乌龙泉矿对东区优质石灰石矿进行了强化开采,导致白云石生产滞后,石灰石保产能力不足,需要启动西区,使西区开采
学位
随着岩体工程的深入和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巷道围岩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目前可靠度计算过程中所需的岩体力学参数通常是通过经典概率统计理论对试验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后得
矿柱岩爆机理及预测研究是国内外采矿工程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也是一个研究难点。由于岩爆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及非线性的特点,应用传统的力学方法研究矿柱岩爆机理具有一定的局限
我国近年来随着社区教育工作的推展,参与社区教育的志愿者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但总体而言,尚未形成社会化参与的势头,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制度滞后.制度化是社会行为具有“合法性
学位
近年来国内对钨的需求量越来越高,钨矿的开采量不断增加,富矿资源已经日趋减少,急需加大对低品位、组份复杂钨矿的开发研究力度。课题以江西某黑白钨混合矿为研究对象,原矿WO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液压传动与控制系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液压系统的性能和控制精度不断提高。挖掘机作为工程机械的主要机种之一,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