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跨文化交际中,新闻编译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交际活动,它能消除不同语言之间产生的交际障碍。《环球时报》是《人民日报》的附属媒体机构,和《参考消息》是国内仅有两家能够直接报道外媒新闻的媒体,旨在向国外读者呈现中国大陆的现状以及为国内读者提供外媒眼里的中国形象。众所周知,新闻媒体能够影响读者对社会现实的认知,因此新闻编译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编译者能够积极的参与社会现实的重构。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已从多个角度对新闻编译进行研究。但大部分的研究仅局限于翻译技巧。莫娜·贝克的叙事理论结合翻译及新闻编辑,从跨学科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帮助译者以宏观的叙事视角处理新闻文本。以叙事理论为基础,本文采用2016年5月《环球时报》“关注中国”栏目中42篇译文及42篇英语原文为样本,采取定性及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环球时报》及外媒新闻在话题选择上的区别,并根据新闻学中叙事策略定义将原文与译文进行编码,比较两者之间的叙事特点差异;接着通过例子比较英语原文及译文之间的叙事框架的不同,探究译者在编译过程中采用的具体的建构策略;最后文章从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及叙事类型三个方面分析译文与原文之间的不同,以期找到以下三个研究问题的答案。《环球时报》译文及英语原文在新闻话题选择及叙事特点中存在哪些差异?译者如何采取编译策略来调整原文叙事框架?译者在编译过程中为何会进行再叙事?研究发现外媒偏向于报道涉华负面新闻,与《环球时报》在话题选择上有明显差异。此外,原文作者充分利用叙事策略来引导读者对新闻的解读,而《环球时报》译者主要采取三种建构策略来推翻原文叙事框架进而重构社会现实。通过研究发现,不同的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及叙事类型是影响译者进行再叙事的主要因素。最后,作者为今后新闻编译研究提出相关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