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涡旋空间光通信中湍流畸变的抑制方法研究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xi1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轨道角动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OAM)光束对于提升自由空间光(Free Space Optical,FSO)通信频谱效率和信道容量极具发展潜力。然而,OAM光束在传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大气湍流的影响,导致光束质量畸变,严重影响通信质量,甚至导致通信中断。近年来,关于OAM空间光通信中的湍流抑制技术,是该领域当前研究的热点。已有研究显示单从信号处理的角度无法改善光束质量的畸变问题,而自适应光学技术能够实时动态的对光束进行波前校正,可有效解决光束畸变问题。然而,自适应光学系统结构较为复杂,其校正算法的实施也受诸多因素影响。因此,设计系统结构精简、湍流环境适应性更强的技术方案是突破当前湍流畸变抑制技术的关键和难题。围绕OAM光信号的湍流畸变抑制关键技术,本文讨论并设计三种抑制湍流畸变的技术方案,即:辅光共路分屏预处理GS(Gerchberg-Saxton)算法方案,光场特征提取的随机并行梯度下降(Stochastic Parallel Gradient Descent,SPGD)算法方案和辅光共路外差相干抗扰方案,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关于辅光共路分屏预处理的GS算法方案。首先将高斯光束与OAM光束在湍流信道中进行共路径传播,随后通过高斯屏过滤湍流屏,然后使受到湍流影响的OAM光束通过共轭湍流屏,便可得到发送OAM光束的场强分布。以此场强分布作为GS算法的初始条件,进一步提高GS算法的相位恢复效果。通过光场仿真,在未知发送OAM光束信息的前提下,实现了单模OAM光束相位畸变的有效补偿。(2)关于光场特征提取的SPGD算法方案。首先利用OAM模场的分布特性提取OAM模场分布的主要轮廓特征,然后根据桶中功率理论,将经受畸变的OAM模式光能量与发送OAM模式光能量的比值作为SPGD算法的性能评价函数,最后,依据OAM模场分布的主要轮廓特征进行针对性的波前畸变补偿。仿真结果显示,在中等湍流强度下,该方案能实现OAM单模和双模复用光场的湍流畸变补偿,且单模光场畸变补偿前后的性能评价函数最优值提升了0.23。(3)关于辅光共路外差相干抗扰方案。在该方案中,将经湍流传输的OAM光束作为相干检测输入的信号光;辅助光经湍流传输后再经相位同步匹配,随后将其作为相干检测输入的本振光,以此为基础构建辅光共路外差相干检测模型。基于此模型,研究多路OAM光束相位畸变相干相消的解复用结构,进而建立多模OAM光传输与畸变补偿的协同通信机制。仿真结果显示,在中等湍流情况下,通过畸变补偿,OAM模式纯度提升50%,各模式误码率(Bit Error Rate,BER)可维持在10-5以下。最后,本文设计了两种基于输入光束型调整的优化方案,分别为OAM光束束腰调整方案、高斯光束半径调整方案,仿真证明两者都可进一步提升湍流畸变抑制效果。研究表明,本文所设计的辅光共路外差相干抗扰方案具备结构精简和湍流适应性较强的优点,可为实际应用领域中OAM光束的相位畸变补偿和减少模间串扰提供理论参考。
其他文献
在跨组织业务流程中,一个组织的业务流程需要跨越不同组织边界与其他组织的业务流程进行通信,交互以完成自己的业务目标。跨组织业务流程具有的隐私性、协作性、自治性和交互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于基于位置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不再满足于以GPS为代表的室外定位,而对室内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室内定位技术领域中,基于Wi-Fi的室内定位
传统的绘画创作中艺术家们的观察方式是亲身面对大自然与生活场景,结合情绪与灵感通过肉眼观察去发现美,在去创造出美的作品。信息化快速传播的图像时代里,平日里眼前熟悉的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已成为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网络化系统中,控制对象变得越来越复杂,很多设备的运行过程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非线性和随
利用实测地震记录反演地下结构是探测地壳结构的重要地球物理方法。随着对城市地区进行地下结构探测需求的不断提高,绿色环保震源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因此包括炸药震源在内的多种常规人工震源将逐渐不再适用。因而使用列车振动作为地震震源进行地下结构的探测成为了地下结构研究领域中一项新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探索。高铁运行时会产生较强的振动信号,不同运行环境下所产生的信号不同,这些振动信号不仅包含列车的结构信息,同时也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数据日渐增涨、业务也越来越复杂。云计算应运而生,虚拟化技术作为云计算技术核心。将分布在不同域的不同类型资源抽象成虚拟资源,提供给用户使
随着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的迅速流行,利用社交网络进行信息传递变得快而有效。通过对信息传播机制进行建模分析,可以更好地对社会网络进行信息扩散预测或舆情监控等的研究应
首先,针对局部二值模式(Local Binary Pattern,LBP)的空间支持区域偏小而只能获取人脸图像中小的微观结构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二值模式的多尺度对数差分人脸识别算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人们在体验移动通信所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时常遭受到大量垃圾信息的影响。目前,垃圾信息以各种媒体形式,并借助方便的即时通信
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是一种新型通信技术。同时,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也是无线通信中重要的调制技术,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