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万柏林区和杏花岭区灾难性地震避难所的规划与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地震对我们国家甚至世界的危害显而易见,灾难地震后维持城市生命线主要建筑的损坏和居民建筑倒塌使灾民一瞬间无家可归,为此我们应该在城市内建立灾难地震下的新型固定避难所,避难所应有供水、供电医疗、防火、指挥枢纽和通讯功能等组成一个城市的生命线工程,使人们在灾害后有吃饭处、休息处、看病处。目前这种新型避难所在我国较少,为了使城市居民和财产的安全,我们应该建立这样一种新型的地震避难场所。   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对太原市城区的中心区域进行调查和研究,对大跨建筑、公园、大型场地、绿化带、大、高、初和小学等的分布进行调研,考察哪些结构加固后能作为避难所使用和哪些区域应增建新型避难所,并对太原8度设防地区的大跨结构(中北大学分校文体中心)进行了建模和弹塑性的验算,分析了抗震性能,发现不能抵御灾难地震。结合太原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议。   本文对太原市城区中心区域的调研和规划后得出如下结论:   (1)太原市城区的人口密度较大,本身能作为室内避难所的建筑少,破坏性地震发生时,大量的灾民无家可归,应该在空地建造新型的室内避难所和改建已有的公共建筑作为避难所。   (2)在调查和规划城市中心城区的室内避难所时,发现大型的公共建筑避难所分布不均且功能不全,不能具备长期的避难能力,建议加固已有的公共建筑完善室内避难所功能,使其成为灾难地震下地新型固定避难所。   (3)建议在城市空地应该按照设防烈度为11度建造室内新型避难所,避难所应该分布均匀,在城市中心做到“平灾结合”。   (4)城市中心区域学校和绿化带较多,可以作为紧急避难所。   (5)新型室内避难所应该建在距危险源较远处,距高层建筑较远处,以免高层建筑倒塌时影响避难所的救灾和交通指挥秩序。   (6)新型室内避难所应该建立能够保证灾民长期避难,长期生活的一系列设施,如供水、供电、防雷、医疗、防疫措施等等。   (7)太原市城区的公园可以容纳人数较多,但只能用来紧急避难,不具备长期的避难能力,建议大型的公园内新建室内避难所,如迎泽公园可以建立一个新型固定避难所,也可以建立高设防烈度的医用手术室和药品储藏室,以便灾难地震后对重伤员及时救治。
其他文献
随着大量寒区公路铁路交通隧道的通车运营,隧道冻害问题日益严重,如何有效合理的解决隧道冻害问题已经成为当前隧道工程建设与维护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众所周知,冻结点
桥梁下部结构预制装配式施工技术具有施工进度快、施工质量高、对周围交通影响小等优势,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质量是否可靠是桥墩下部结构装配式施工中最重要的问题。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作为装配式桥墩拼接段的灌注材料,可以利用其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工作性能提高施工速度,发挥装配式的优势。本文结合实际工程,对采用UHPC材料连接的预制装配式桥墩进行抗震性能研究。具体工作总结如下:(1)详细
学位
<正>目的:探讨Ⅱ、Ⅲ期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行结肠癌根治术、术后分期为Ⅱ或Ⅲ期的老年患者(>60岁)临床病理资料及术后治疗资料
会议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FRP,简称复材)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在很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航空航天和结构修复方面。尽管其性能优越,FRP对结构变形和微损伤非
由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 (Xoo)引起的白叶枯病是世界范围内危害最为严重的植物细菌病害之一。不同的白叶枯病抗病基因对不同的Xoo生理小种具有特异的抗性。水稻中已经鉴定大约30个主效抗白叶枯病基因,其中9个为隐性抗病基因。本研究分析了水稻品种DV86、DV85和AUS295对白叶枯病所具有的抗性。研究证实DV86、DV85和AUS295在苗期和孕穗期都可以对白叶